記者張書揚:我所在的位置是武山縣洛門鎮劉坪村紅四方面軍遺留戰士王狗娃的家中。他的后代王進喜在和我們的談話中,詳細介紹了父親當年與敵人英勇戰斗的事跡。王進喜在《我的紅軍爸爸》回憶錄中,講述了父親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跌宕起伏的一生。
“有一天,我給爸爸理發刮胡子時,發現爸爸頭部有道很深的溝槽,頭發很難理凈,我問爸爸這是怎么傷的?他沉默了片刻,才慢慢講起那是在紅軍長征途中打仗留下的痕跡。”
王狗娃(1916—2002)原籍四川省營山縣柏林鄉,原名何有娃子,1933年參加紅軍,1936年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征北上。
“紅軍長征隊伍在途經四川中壩打了一仗,然后經過松潘、茂州,爬過雪山,走過草地,到達甘孜等地,與鄧錫侯、胡宗南的部隊遭遇,進行了激烈戰斗。又在臘子口與魯大昌的隊伍交戰,就在這次激戰中,父親的帽子被打飛,頭部受傷,子彈擦皮而過,傷口進行了簡單處理后,又繼續投入戰斗。戰斗持續到半夜,敵人敗退,于是部隊進行短暫休整。沒有什么吃的,連喝口水都很難找到。”
王進喜說,“據父親講,戰士們的體力嚴重透支,極度疲乏,坐著靠墻就睡著了。當被槍聲驚醒時已不見了大部隊,剩下的幾個立即組織起來,堵截敵人對大部隊的追擊。由于寡不敵眾,打到彈盡糧絕,大家商議決定,將紅軍證件裝進槍柱,槍用石頭砸斷,扔進河流。后被魯大昌的部隊團團圍住,被抓后嚴刑考打審問,紅軍戰士寧死不屈,抓去后當苦力干重體力活,吃不飽飯,紅軍戰士時刻尋機逃出敵人的魔掌,去追趕紅軍大部隊。在夜晚乘敵哨兵松懈睡覺之時合力逃脫,一路尋吃討要,到達武山北山一帶。”
(洛門鎮劉坪村航拍)
何有娃子留落在魯班山的富漢孫商戶家做活,后來被黨的秘密組織劉坪支部書記劉尚恭收留,他和其他幾個紅軍被秘密安置在李堡、王莊、劉坪等村,隱姓埋名,不敢暴露紅軍身份,何有娃子改名王茍娃子。
“父親遭到當地黑惡勢力和保長的黑心算計,抓去嚴刑考打,父親只說是家中無糧,討飯為生,逃難到此地,他們還是不信,想讓父親承認自己是紅軍,好到上司跟前邀功請賞。就用各種殘忍的手段逼供,坐老虎凳、墊磚,將父親的右腿壓斷,留下了終身殘疾。父親還是堅強不屈,忍受著劇痛,沒給敵人機會。在危難之時,體現了紅軍戰士的英勇堅強的英雄氣概,后經黨的秘密組織劉坪支部黨員劉尚謙保釋,安置在劉坪村幫助其結婚成家。”
(洛門鎮劉坪村王狗娃故居)
新中國成立后,王狗娃以火熱的心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分到了住房,過上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生活。善良老實的他在農業生產隊無論干什么活都做到任勞任怨,盡職盡責,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隊里照顧他殘疾之身,讓他喂牲口。他把黨的恩情牢記在心上,積極響應“一人當兵,全家光榮”號召。
“父親繼承革命傳統,認為紅軍后代理當保衛祖國。在1969年將我大哥送到部隊當兵,大哥于1975年病逝在部隊。1976年,父親又把我送到部隊服役,我在部隊表現良好,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退伍回鄉后,曾任劉坪村黨支村書記,還被推選為縣人大代表,為群眾辦了一些實事好事。”王進喜說。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策劃 薛小瑞
視頻 蘭紅紅
航拍 趙 超
海報 何 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