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9/5/9B08264D875FFD9D80C14DD6B8F_9747E462_3B9CD.jpg)
入秋以來,為有效應對旱情,武山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批示指示、全省抗旱減災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切實把抗旱減災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實抓細抗旱減災各項工作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旱情對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損失和影響。
高位推動強化安排調度。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和抗旱工作專題會議等,分析研判旱情形勢,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細化實化應對措施,全力以赴抗旱情、保供水、穩生產。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旱情,指導各鄉鎮、各部門開展抗旱減災工作。統籌應急、農業、水務、蔬菜、果業、畜牧、氣象等部門人員力量,組建縣級應急抗旱服務隊,強化監測預警,分區域開展技術指導和抗旱服務保障,有效提高了抗旱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指導各鄉鎮成立抗旱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抗旱應急服務隊,全面落實抗旱工作責任,廣泛發動群眾積極開展抗旱減災自救,實現抗旱減災全縣一盤棋,確保抗旱減災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籌措縣級抗旱救災資金46萬元,爭取到位中央和省級抗旱減災資金345萬元,為抗旱救災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
![](/Files262/BeyondPic/2023-9/5/9544E9544E2DE026571844213EC_E641A35D_2A541.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9/5/686E4BE4135DBA7EEDE9413C073_C6889ECC_357E2.jpg)
想方設法擴大灌溉面積。充分發揮六大灌渠作用,以大灌渠滿負荷灌溉為抓手,以小灌渠、機電井灌溉為重點,以移動噴灌機等設備灌溉為補充,千方百計挖掘一切可用水源,啟動所有設施投入抗旱灌溉,最大限度發揮灌溉設施效益,努力擴大灌溉面積。至目前,累計購置出水總量300m3/h潛水泵2臺,配水灌3km,啟用北山上水工程1處,保證周莊片3個村的農業灌溉,投入噴灌機28臺,配水管10km,利用北山造林上水工程等臨時水源井5處,保障周邊群眾抗旱應急灌溉。合理調配,科學管水,及時組織群眾開展渠道清淤、水毀渠道修復等,減少跑、冒、滴、漏等浪費水資源現象,確保渠道輸水通暢,嚴格落實輪灌、補水等措施,引導群眾利用移動抽水機等設備,在周邊溝渠、山塘等水源進行提水灌溉,努力擴大澆灌面積,最大限度減輕損失。目前,各灌區夏灌任務已基本完成,秋灌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Files262/BeyondPic/2023-9/5/EFBA6A24641ACA8CCDC8E966051_61FAF33A_2C6ED.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9/5/4F7D7E6C0EA4566D7F3D5C47961_F1206445_31234.jpg)
千方百計保障人畜供水。緊急啟動農村供水應急預案,全面摸清15個鄉鎮344個行政村1053個自然村40.76萬人供水情況底數,并根據實際,通過增設泵機、淘洗水源井、夜間延長上水時間、啟動抗旱水源、備用水源、連通灌溉水源、民用水源補充供水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農村供水,目前,已啟動灘歌、龍臺、四門、馬力、楊河、溫泉、樺林7處應急水源和抗旱供水站。投入應急拉水車16輛、移動灌溉設備113臺(套),重點保障偏遠山區、困難群眾的人畜用水和旱區應急澆地問題,確保受旱區群眾用水需求。落實農村供水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組建應急搶修、應急供水、水質檢測、后勤保障等應急隊伍,強化水源水質取樣監測,確保夏秋兩季全縣水質安全。深入推進“結對關愛·愛心武山”工程建設,密切關注監測對象、孤寡老人、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日常生活用水情況,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全力保障困難群眾日常用水。目前,全縣農村供水保障工作成效明顯,暫未發生大面積較長時間停水情況,應急保障供水仍在可控制范圍內。
![](/Files262/BeyondPic/2023-9/5/C13B020F8BB785B99E14720D455_C0F319F8_32771.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9/5/68619378FF0D7D993F9E0B12EC0_FE53559C_17B35.jpg)
全力以赴降低旱情損失。統籌農口部門技術人員力量,切實強化技術指導,全力保苗保糧,指導群眾通過葉面噴施旱地龍、蕓薹素、追肥、補種補灌等措施,“能收一株是一株、能救一片是一片”,力爭實現“重災田塊少減產、輕災田塊保穩產、無災田塊多增產”。至目前,累計完成“一噴多促”噴施面積5.9萬畝,開展培訓指導96場次,培訓農戶1.2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6萬多份。精心開展“早秋糧損秋冬補”工作,全力抓好秋季作物收割及秋冬作物補種,強化種子、肥料、農膜、農業機械等農資調劑調運保障,組織各鄉鎮因地因勢適時收割,引導廣大群眾千方百計及時蓄水、翻耕空閑田土,積極開展下茬作物補種。制定了《武山縣2023年秋冬種及2024年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特色種植業地塊預留)工作指導意見》,計劃種植冬小麥21.46萬畝,冬油菜10.9萬畝,打造冬小麥種植示范點11個,目前已完成冬油菜種植7.9萬畝。抓實抓細核災降損,發揮農業保險兜底保障作用,督促協調人保財險、黃河財險、平安財險等承保機構加快核災理賠進度,最大程度減少農戶損失。目前,共支付種植險理賠10.97萬元,其中,鋼架蔬菜大棚2.241.9萬元,花椒5.27萬元,櫻桃3.46萬元,其他種植險具體理賠正在跟進查勘匯總。
![](/Files262/BeyondPic/2023-9/5/9EB59084D0915277AE6EBDB29CA_601E1A9F_1FB3F.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9/5/4C7B0B3549E37FCC060772DED88_3BFEE7D4_35750.jpg)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