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6/19/230619235351b11da145a664d6.jpg)
今年以來,武山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省季度經濟運行調度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以赴抓產業增后勁、抓項目擴投資、抓改革優環境,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為實現“雙過半”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Files262/BeyondPic/2023-6/19/2306192354d7d060c5cd81d2d6.jpg)
一是抓產業、增后勁,縣域經濟不斷壯大。按照“圍繞特色優勢興一產、堅持外引內聯強二產、用好外力內力活三產”的經濟發展思路,聚焦“農業優先型”和“文旅賦能型”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強縣域”行動,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F代農業加速發展。堅持“六抓六化六促進”思路,深入開展蔬菜產業延鏈補鏈、畜牧產業龍頭帶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三大行動,“一區五片兩帶”特色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二期工程全面建成,隴漿源漿水酸菜(飲料)二期技改擴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加快建設,新建設施蔬菜鋼架大棚800畝、蔬菜產地市場9個,新發展高原夏菜3.8萬畝,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4.3萬畝,實現產值14.7億元;新改建生豬規模養殖場19個,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34.9萬頭、出欄量21萬頭,實現產值4.03億元;持續壯大果品、中藥材、油料、中華蜂等多元特色產業,完成果園提質增效1052畝,種植中藥材4.8萬畝、飼草作物3萬畝,“2+5+N”現代農業產業布局基本形成。工業經濟轉型發展。大力實施“11234”工業強縣戰略,聚焦縣工業集中區升級認定為省級開發區和打造全省新型建材產業基地的目標,集中精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全力推進城關工業制造產業園、鴛鴦馬力新型建材產業園、洛門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開發建設,云霧山50兆瓦風力發電、年產350萬噸環保高端骨料加工、寧風新能源果蔬精深加工等項目加快推進,興盛建材大型商砼站建成投產,工業發展后勁持續增強。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度,全面落實“白名單”“六必訪”、包聯企業等制度,及時幫助重點工業企業疏通供應鏈、銷售鏈等各環節堵點問題,祁連山水泥、湘大飼料等骨干工業企業穩產超產,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8億元。商貿文旅穩健復蘇。按照“六抓六強”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鄉村物流服務站點改造等項目基本完成,城郊高端標準公共倉儲設施、鴻瑞汽貿城、鄉鎮農貿市場等商貿流通項目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市場體系和物流體系更加完善。組織開展了房地產促銷月、餐飲業打折、汽車家電下鄉等促消費活動,社會消費潛能持續釋放。按照“11711”全域旅游發展思路,緊盯水簾洞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目標,水簾洞景區基礎設施、渭川文化產業園、寧遠古堡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一線六圈”“三堡九灣”全域旅游框架加快構建,全面落實景區門票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來武山旅游觀光,截至目前,全縣接待游客142.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6億元。
![](/Files262/BeyondPic/2023-6/19/230619235476bc84f4d85d51e5.jpg)
二是抓項目、擴投資,發展動能加速聚集。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擴大投資的首要渠道,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和“壓艙石”,全年計劃實施各類重點項目207個,總投資43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8億元。大干快上建項目。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大力推行“領導小組研究項目、人大政協領導督查項目、紀委監委跟蹤落實項目、建立項目獎懲機制”的項目工作“四項機制”和要素保障集中攻堅等項目調度制度,全力以赴抓項目、擴投資,引洮供水城區至洛門供水工程、渭河樺林至鴛鴦段可持續發展工程、糧食倉儲物流等36個續建項目全部復工,渭川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大南河中川至侯堡段堤防二期、燕兒屲提灌等42個新建項目開工建設,全縣項目數量、投資總量、單一體量大幅提升。精準對接謀項目。認真研究中央和省上投資導向,圍繞鄉村振興、道路交通、能源水利、產業發展、新基建等重點領域,謀劃儲備了渭河城區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高速公路北側排洪渠治理等34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煤炭儲備基地、渭川花卉苗木基地等37個專項債券項目,總投資達78.4億元;搶抓國家中長期抽水蓄能發展規劃調規機遇,謀劃申報總投資166億元的楊河夏莊和馬力后石山2個抽水蓄能項目,目前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核并上報國家。積極銜接爭資金。堅持“領導帶頭、部門協同、鄉鎮跟進”,積極赴省、市銜接匯報,截至目前,共向上爭取資金33.5億元,其中:債券資金4.64億元、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資金3089萬元、財政銜接資金3.6億元、縣級財力保障及其他資金24.96億元,為全縣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創新模式抓招商。大力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深入開展“六個一”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制定出臺了《武山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武山縣招商引資工作考核辦法》等政策措施,武山駐長三角招商引資聯絡工作站掛牌成立,縣四大班子領導帶隊赴外開展上門招商12次,先后與30多家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7個、總投資11.9億元,新建及續建項目共到位省外資金21.28億元,同比增長57.51%。舉辦了“隴上菜都·十有武山”2023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暨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簽約各類項目40個27.38億元。
![](/Files262/BeyondPic/2023-6/19/2306192354c1d89a4db1a2b6d8.jpg)
三是抓改革、優環境,發展活力加快釋放。全面落實“十要十嚴禁”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破難題、優環境、促發展的硬招實招,城投公司、縣域開發公司整合重組進展順利,成功組建了武山縣渭川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渭川城鄉建設集團公司不斷壯大,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持續優化,截至目前,縣屬企業實現產值5400多萬元,創下了歷史最好水平。農業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361.91萬元,村均達到6.87萬元!皟灮癄I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深入開展,營造了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創新環境、要素環境,全縣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99%以上,數字政府服務能力綜合評估位居全市第二。助企紓困政策頂格落實,全力支持武山商會做大做強,累計為企業減稅降費4113萬元,發放中小微企業貸款418筆5.9億元,新增市場主體958戶!皬娍萍肌毙袆由钊雽嵤,全面落實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縣財政科技支出不斷增加,申報科技項目28項,19家企業成功入庫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創新型企業獎補資金85萬元。對外交流合作不斷加強,搶抓“一帶一路”重大機遇,加強與關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交流互動,主動融入全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成功舉辦了全域旅游推介月暨第七屆油菜花海旅游觀光活動,武山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通訊員:謝鑫)
![](/Files262/BeyondPic/2023-6/19/2306192354a4346452b261579b.jpg)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