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古堡文化 彰顯渭川新韻
——武山縣“三堡九灣”渭川古堡文化產業園一周年變遷記
![](/Files262/BeyondPic/2023-4/29/f9c38055fb034778921b3e3256ff84c4.png)
一
曾經荒涼雜亂的小山坡,蛻變成美麗整潔的古堡文化產業園。近日,位于武山縣城南的“三堡九灣”渭川古堡文化產業園成為周邊居民春日登高踏青的“打卡地”。許多人不會想到,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
在過去的這一年,武山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盯“文旅賦能型”發展定位,按照“11711”全域旅游發展思路和“一線六圈”全域旅游發展框架,全力打造“三堡九灣”渭川古堡文化產業園,促進文旅農康融合發展,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當汽車爬上一個長長的陡坡后,一個轉彎就來到平展的公路上面。路邊的桐花開得花團錦簇,密密麻麻花朵擠滿了樹枝,黃中泛紅,紅中泛白,白中泛紫,絢麗得迷人眼睛。濃烈的香氣透過敞開的車窗一陣又一陣沁入鼻孔,身心輕松的與汽車一起飄動,讓人積淀的悶氣一掃而空。
![](/Files262/BeyondPic/2023-4/29/28a30ad9a43e4a9c85dd5bda4e1e403c.png)
一路上,新的面貌隨處可見,從進入雷山村口,路兩旁的油菜花,就把整個山溝都照亮了,而綠油油的麥苗似乎不甘當配角,把腰板挺得直直的,像一群信心十足的小男孩,硬是在彌漫的黃色中間拉上一道道綠色的條紋,招引著碧藍的天空。汽車快速地奔馳,四處都靜悄悄的,好像到了桃花源。而雷山村確實有點桃花源的味道,一條青色水泥路從村中盤桓而上,路邊人家錯落有致,但都是墻面光潔,墻角是花園,門前與路上全部一塵不染。最惹人眼球的是村中路邊的櫻花,在這淡靜環境里,仿佛一個花枝招展的麗人,熱情洋溢盡顯魅力,不由得讓人心潮澎湃了。可來不及穩住自己的情緒,車子猛地一加勁,雷山堡已經結結實實橫在眼前。
記得2022年4月11日,武山縣召開古堡文化產業園座談會議,對古堡文化產業園建設的必要性進行了充分論證,認為打造古堡文化產業園是傳承保護地域文化資源的重要舉措,對助推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明確將古堡文化產業園打造成城市居民休閑區、古堡文化展示區、縣域美食品鑒區、生態建設試驗區、民俗非遺演示區、城市文明觀景區、現代農業體驗區、全民健身核心區、實踐文明服務區、企業文化集中區。
![](/Files262/BeyondPic/2023-4/29/47d5b6ad9c264e8db1a15f4063ff9a89.png)
有句話叫“實干興邦”,武山縣干部的貫徹力和執行力是非常強的。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多次深入現場督促協調產業園區建設,研究解決園區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建立了單位包建機制,將園區節點、院落、停車場、道路、綠化等設施建設任務分解靠實到縣直相關部門,由相關部門負責規劃、設計和建設,通過爭取項目、招商引資等方式,加快打造小節點和配套設施。抬眼望去,古堡門洞已經修繕一新,默然地歡迎我們的到來!而最大的變化,就是對地面進行重新整修,青灰色塊狀路面,走在上面,隱隱約約有點彈性,像亂石鋪街,給人一種特別滄桑的感覺。到了古槐下面,已經圍上了護欄,佩服它真有定力,在旺盛的春天,依然是紋絲不動,默默守護這一方凈土。順著回來的路,轉了個彎,就來到村民毛金緒家。他是一個飽經風霜中年人,個子不高,但眼睛泛著堅定光芒,談起雷山堡一年來變化,滿是興奮的說:“一年來,整修下水,重鋪巷道。以前一下雨,巷道到處都是積水,沒落腳地方,現在水道通暢,不論下多大雨,路上都沒有水,這件事情做得太好了!”我問:“還有其他方面變化嗎?”“當然有,路好了,景美了,人居環境好多了,一到雙休日,人來人往,村里一下熱鬧起來了。”
坐一旁的村主任康喜生細數著村里一年來變化,更是對未來信心滿滿。他說:“村里人大部分有果園,種著蘋果、杏樹、櫻桃,一畝果園基本都能收入4000多元,最好的櫻桃園一畝能收入上萬元,以前是藏在深閨無人問,現在通過古堡文化產業園的引流,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
今年縣上將啟動果園改造計劃,由縣果業發展中心提供果苗,把老品種換成新品種,再新種50畝櫻桃樹,1000畝花椒樹。“那市場前景如何呢?”我不禁插了一句。他說:“去年老書記徐五德一畝櫻桃園就賣了一萬多元,個別長得好的樹,一棵就能賣一千多元。”
村副主任鄧茂盛說:“我家就住雷山堡下面,距堡門也就是20多米,一個非常干凈的小院子,今年家里辦了農家樂,現在要加快改造進度,讓來旅游的客人住得舒服,玩得開心,吃得地道。在自家院子開起農家樂,以前做夢也沒想到。”
![](/Files262/BeyondPic/2023-4/29/70762720fbc14b878511922296df2486.png)
二
告別鄧茂盛一行,伴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我們來到桃花山。桃花山是縣林草局打造的旅游節點,一座像饅頭一樣的山,新修道路盤繞而上,路面是紅黃綠三色,宛如三條彩帶,直通云際,路邊桃樹雖新栽不久,但許多樹已經在開花。“縣上正謀劃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計劃新建古堡民俗館、空地游園、觀景平臺、原生民宿、星空營地、游樂廣場等配套設施,目前正在積極爭取項目。現階段主要任務是大力推進產業園區旅游公路、行道樹、停車場、旅游公廁等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民宿、觀景平臺、涼亭等小節點和小景點。”縣文旅局副局長王剛對園區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
到了黃河堡旁,首先登上瞭望亭,整個西岔溝奔涌而來,被金光閃閃的油菜花映襯,變成一條黃色游龍,奔入云端。記得小時候,每到麥黃時節,結伴來此采摘莓子,而今看到眼前如此美景,更是分外親切。黃河堡是聳立山尖的一個小堡,里面沒有建筑物,但由于地勢使然,它特別有氣勢,走進堡子,讓人感到天地萬物與我同為一體,風云雷雨與人同頻共振。王剛介紹說,一年來,古堡文化產業園共計砂化道路3.2公里,修建產業路4條7公里,新建停車場5個、景觀平臺9處,安裝旅游簡介牌3個、停車場標識4個、沿線旅游線路標牌9個,保護開發古樹1株、老宅1處;修建雷山堡擋墻70米,基礎加固120米,改造藍頂房15戶750㎡、危墻24戶650㎡,栽植行道樹6500余株、綠化苗木15萬余株、盆景50余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武山縣結合開展渭川文化挖掘整理行動,深入挖掘和保護古堡特色文化資源,將古堡文化與起源自宋代“寧遠寨”的軍事設施歷史沿革銜接起來,進行細化整理挖掘,進一步豐富了渭川古堡文化產業園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堅持將古堡風貌與傳統民俗有機結合,隆重舉行了武山縣首屆全域旅游推介周——城關鎮古堡文化民俗體驗游活動、“三堡九灣”全民徒步健身游比賽等系列活動,開展了秦腔演奏、旋鼓舞展演、美食品鑒等體驗項目,全力打造古堡文化特色品牌,形成了“雷山堡老宅生活體驗、黃河堡黃土民俗體驗、黑虎堡景觀美食體驗”發展格局。
看著煥發新生命的黃山堡,它靈動欲飛的樣子,就是飄飛云際的黃鶴,踏著用繩子串著木棍的臺階,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只奮翅的黃鶴,翱翔青山之上。然而,青山留不住,只好攜帶一片白云向黑虎堡前進吧。
![](/Files262/BeyondPic/2023-4/29/9d957ace98794c2f85acdfe9468cd60b.png)
三
黑虎堡一讀名字,就有一股威風凜凜氣息撲面而來。走進黑虎堡,登上堡墻,武山縣城全部映入眼簾,密密麻麻高樓與綠樹交相輝映,街道上車水馬龍,一派繁華盛景。尤其是渭河,猶如一條白亮的絲帶,翩然輕舞,連通兩邊山巒,串起了兩岸村莊。而平時不太起眼的綠樹,成了渭河最美背景,樹綠水白,不到高處,難得見此佳景。
渭川古堡文化產業園是“一線六圈”城鄉振興計劃古堡花海觀光圈的重要節點,一年來,積極謀劃發展沿線產業,種植油菜7000畝、萬壽菊及其他藥用菊花500畝,全力打造環線美麗風情線。依托現有蘋果園、櫻桃園,計劃新建蘋果采摘園3個、櫻桃采摘園3個,扶持發展農家樂和民宿10家。同時,創新發展模式,大力引進社會資本,以園區每年花期為節點,謀劃開展古堡周邊周末、節假日和節會期間親子娛樂、休憩觀景等一系列活動,全力打造節會品牌,加快形成集“原生產業、原鄉生活、古堡體驗、花海觀光”等多種元素為一體的渭川古堡文化產業園,帶動沿線群眾穩定增收。
![](/Files262/BeyondPic/2023-4/29/a2d8dab262af41798a4b10917ddd96a6.png)
黑虎堡所在劉灣村,雖然只有600余人,但產業發展較好,依托堡子旅游,漫山遍野都是新栽花椒樹,而成片櫻桃園最為村里人看好。據村主任劉有珍介紹,去年就有人一畝櫻桃園收入一萬元,許多人來到櫻桃園,既體驗鄉村生活,還品嘗到綠色有機的新鮮水果。
一年來,武山縣委、縣政府科學編制了《渭川古堡文化產業園規劃方案》,明確了以城關鎮雷山堡、黃山堡、黑虎堡為重點,以沿線鄉村建設示范村為依托,形成槐樹、盤山、月亮、雷山、通天、掛壁、黃山、逍遙、黑虎“九灣”連片建設的發展布局,全力打造“一線十區三堡九灣”,為園區建設描繪了發展藍圖。
走出黑虎堡,來到堡外廣場,陽光明媚、山風習習,幾棵大樹像一道屏風,把堡子與廣場自然地分開了。廣場建在山巔上,北瞰渭川,南望君山,東面的黑虎堡威武雄壯,西面的瞰渭亭簡潔古樸,真是一個天設地造好地方。城關鎮副鎮長雷帆告訴我們,“隴上菜都•十有武山”2023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暨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舉辦期間,這里將舉行篝火晚會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旅游活動,到時候,熊熊燃燒的篝火和雄壯的鼓樂,將與武山人豪邁的吶喊交織成感天動地場景,成為武山最美的風景線。(作者:汪 巖 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 史國棟:縣作家協會副主席)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