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3/9/12f1b1f1057f413e80709254f2b0a0e0.jp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3月9日訊(記者 郭永強 王正平 何慧 王繼明)驚蟄過后,一場細雨滋潤了武山大地。在武山縣咀頭鄉,熱氣騰騰的田地里農機突突突來回穿梭,人們深翻土地,覆膜保墑,描繪新時代的農耕圖畫。
![](/Files262/BeyondPic/2023-3/9/c0c3bb97797e40b7a910fddeeea3fbcd.jpg)
3月8日,記者走進咀頭鄉宋坡區域1500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基地,站在高處俯瞰,剛覆的膜在陽光的照射下像魚鱗一樣整齊排列,閃閃發光;三臺大型耕地機在平整的地塊里來回穿梭,被深翻的土地冒出熱氣,泥土味彌漫整個山崗;地塊邊緣機器“照顧”不到的地方,群眾拿著鐵鍬,手動覆膜,干得起勁……
“結合咀頭宋坡村的撂荒地整治,引進第三方龍頭企業帶動宋坡村的玉米套大豆。我們村上的土地今年種植是100畝,總體面積是1500畝。我們要依托龍頭企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群眾的增收增產。”看到記者,宋坡村黨支部書記黃書軍停下手中的活,介紹起了這片熱土上的變化。
![](/Files262/BeyondPic/2023-3/9/884cca08511646108f78047ff9fe48e0.jpg)
近年來,由于勞動力不強、農業機戒化水平低下等原因,一些交通不便的土地撂荒。去年11月份開始,咀頭鄉積極爭取項目,打通產業路3條4.6公里,引進龍頭企業代耕代種,復合種植大豆玉米,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這個項目的優點是玉米產量還是原來1000斤左右,但套種的大豆每畝可以增產200斤左右,合計畝產值將達到1800元以上。”對于這片區域的增產,該區域包片領導咀頭鄉人大主席杜芳胸有成竹。從前期調研到后期實施,她在這片土地上投入了大把精力。她介紹,項目實施后將實現統一旋耕、統一施肥、統一覆膜、統一良種、統一拌種、統一點播、統一管理“七個統一”。
![](/Files262/BeyondPic/2023-3/9/0e2d7d73ef0744fa98bea15ac4fa46d6.jpg)
開春以來,咀頭鄉立足推動農業產業發展,著力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在全面抓好各項常規工作的同時,依托銜接資金項目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大力實施招商引資項目,全鄉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今年我們咀頭鄉農業工作將重點圍繞‘123456’的工作思路開展:一是打造一個以駐村地為中心,輻射帶動其他村的鄉村振興圈;二是打造黨口、宋坡兩個村鄉村建設示范村;三是打造管溝、宋坡、吳莊三個特色種植片區;四是提升庫洞、張溝、多家、白堯四個基礎薄弱村人居環境;五是打造管山、吳山、吳莊、王山、咀頭五個示范種植基地;六是用好六種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咀頭鄉黨委書記李育斌說,隨著氣溫回升天氣漸暖,加之這幾天降雨,群眾搶抓墑情掀起春耕生產高潮,“早上太陽一出來田地里真的是熱氣騰騰”!
![](/Files262/BeyondPic/2023-3/9/eb36eceb26344bb2a19cfa5a5b5e8c82.jpg)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