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縣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按照“六抓六化六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和“一區五片兩帶”產業發展布局,緊盯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武山縣打造優質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高地”目標定位,以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重點,結合實際,創新思路,落實工作措施,抓好基地建設、品質提升、品牌培育、市場開拓、鏈條延長“五個重點”,持續推動全縣蔬菜全產業鏈發展。
扎實推進設施蔬菜基地改造提升。按照“填空補齊、連片成帶”的思路,落實銜接資金2497萬元,在山丹、鴛鴦、城關、洛門等川道地區新建設施蔬菜鋼架大棚2270畝,發展高標準鋼架大棚多茬種植的春提早秋延后蔬菜。
突出特色打造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在馬力、高樓、樺林、鴛鴦等鄉鎮示范建設西蘭花、板栗南瓜等冷涼型高原夏菜基地2000畝。先后建成了西梁高原夏菜、東梁豆角、城關鎮南部山區高原夏菜、榜沙河流域等7個連片成規模、標準化程度高、示范帶動作用強的高原夏菜(豆角)標準化規模種植示范基地,面積達9100畝,輻射帶動正茬豆角種植3萬畝以上。
聚焦品質品牌抓好標準生產。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制定和推行黃瓜、番茄2個標準化生產技術。大力推廣良種壯苗、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土壤改良與修復等關鍵標準化技術,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實施蔬菜尾菜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示范工程,不斷提高土壤質量和生態安全,提升蔬菜生產品質。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力度,全力推進黃瓜、西藍花、板栗南瓜等3個蔬菜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持續提升“武山蔬菜”知名度和影響力。
科技支撐優化蔬菜種植結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要求,制定了新品種引進計劃,全面開展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工作,調優我縣蔬菜種植結構,持續引進試驗優良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總結種植技術并示范推廣,并篩選出適宜在我縣推廣種植的品種,不斷豐富我縣蔬菜種類。在洛門張坪、蓼陽、城關韓川等區域引進了板栗南瓜、辣椒、番茄、黃瓜、西藍花、羊角蜜、茄子、豆角等優質蔬菜新品種41個,示范推廣“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袋培蔬菜”新技術1項。
優化培訓服務做好技術指導。在蔬菜生產重點鄉鎮開展了蔬菜生產技能培訓班,培訓聚焦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大宗蔬菜高效栽培技術,設施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實用課程,將蔬菜產業興旺與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通過培訓,提升廣大群眾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提高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的內生動力,不斷推進全縣蔬菜產業現代化發展。
強化育苗和蔬菜加工補齊短板弱項。按照因地制宜、集中示范的原則,在符合耕地保護政策的情況下,發展建設集約化、工廠化育苗基地,在山丹鎮周莊村新建高標準集約化育苗棚5座;持續推進隴漿源漿水酸菜(飲料)二期技改擴建、中科云(甘肅)健康農產品加工中試基地等蔬菜精深加工項目建設,扎實開展蔬菜脫水保鮮、精深加工等延鏈補鏈項目招商引資活動,不斷提高蔬菜產業附加值,推動蔬菜全產業鏈發展。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