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2-12/19/2212192241f1b14b6a14db8db7.jpg)
今年以來,武山縣洛門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堅持黨建引領、因村制宜、精準滴灌、整鎮推進,打好產業振興“引領牌”、扶持資金“運用牌”、閑置資產“盤活牌”、可用資源“開發牌”、入股發展“帶動牌”,創新引領村級集體經濟提速提質,2022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547.28萬元,村均收入12.16萬元。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9/2212192241b577f401ad07eeb8.jpg)
一是打好產業振興“引領牌”。鎮級層面對部分村原有的小散產業進行整合,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在產業壯大中發展集體經濟。郭臺村收回機動地70余畝,采取“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現依托項目搭建鋼架大棚40余個,發展架豆產業。大柳樹村利用70余畝集體土地,建成西區為苗木盆景培植區,中區為時令花卉、高檔苗木盆景展示區,東區為特色蔬果種植區的田園綜合體,村集體經濟收益達到10.5萬元。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9/2212192241006cf0c9fbfc0669.jpg)
二是打好扶持資金“運用牌”。通過爭取扶持項目,發展農村經濟,帶動集體經濟增長。郭家莊村新建鋼架大棚150余畝、配套建設產業渠路6公里,整合項目資金130萬元,新建了大南河蔬菜產地交易市場,村集體經濟年綜合收入達24萬元。宋莊村依托中央三部委資金50萬元,整合其他項目資金130萬元,建成了集銷售、分揀、包裝、存儲為一體的蔬菜產地交易市場,村集體經濟年綜合收入25萬元。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9/22121922411c707a1e6b86e2b5.jpg)
三是打好閑置資產“盤活牌”。大力盤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各類集體財產,通過租賃、自主經營等方式讓閑置的資源、資產等重新煥發活力,實現利益最大化,增加集體收入。文寺村將閑置的90余畝集體土地進行開墾,搭建鋼架大棚56個,采取村集體自主經營和委托經營的模式發展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年綜合收入73萬元。西坪村大力整治撂荒地1000余畝進行玉米種植,年收入34萬元以上。蓼陽村將異地搬遷的舊址進行復墾,整理土地100畝,種植草莓、西瓜、韭菜,年收入10萬元以上。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9/22121922412adaa7a020eeaba6.jpg)
四是打好可用資源“開發牌”。在人口密集村、交通便利村和企業駐地村,利用所處的區位優勢,針對農戶、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開展農資供銷銜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為企業提供協調服務、為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營兒村充分利用便捷的地理交通優勢,投資30萬元,依托村級合作社進行農資銷售,年收入達到8萬元以上。林莊將建成的3500多平方的藏貯庫出租給當地的商戶,年收入達16萬元。
![](/Files262/BeyondPic/2022-12/19/22121922416c7a4d1519801045.jpg)
五是打好入股發展“帶動牌”。根據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際,向其他公司、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提供資金、生產資料、土地等,以入股的形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牟坪村、陽坡村、楊場村將分散的集體土地入股當地企業或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年綜合收入10萬元以上。改口村將50萬元入股當地農業企業,年收入4萬元。漢坪村、金川村把100余畝集體土地入股合作社,年收入5萬元。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