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紅”強化政治引領、以“選”打造骨干隊伍、以“培”選樹青年人才、以“幫”帶動弱勢群體、以“帶”開展志愿行動。在鄉村振興路上,共青團能做些什么?如何將工作特長融入到鄉村振興大業中?共青團武山縣委用這樣一個“五字訣”作答,并在新征程道路上為鄉村振興畫卷增光添彩。
近年來,團縣委在縣委和團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對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把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念好“五字訣”,發揮組織動員優勢,積極探索共青團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引領廣大青年為全縣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以“紅”字為根基,全面強化青年政治引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領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據團縣委負責人介紹,共青團武山縣委始終把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引領全縣各級團組織相繼開展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黨的青年運動史”和“建團100周年大會精神”主題團課學習,實現了全縣393個團支部全覆蓋。同時在中國傳統節日組織開展“紅領巾心向黨,祭奠革命英烈傳承紅色基因”“攜手鄉村振興 共畫家鄉變化”等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和互動性強的“走進鄉村”學習實踐活動20余場次。
“通過在各類青少年群體中開展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鄉村振興主題實踐教育和文化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青少年發展鄉村、振興鄉村的意識,引導青少年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培養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團縣委負責人說。
以“選”字為前提,打造鄉村振興青年隊伍。堅持“重品行、重實干、重公認”選人用人導向,武山縣共青團注重從鄉鎮黨委政府青年干部群體、農村青年、西部計劃志愿者、青年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等先進模范團員代表中選拔出素質高、能力強、熱愛團的事業的年輕團干部。
據團縣委負責人介紹,武山縣15個鄉鎮團委書記全部由黨政年輕副科級領導擔任,配備了15名專職副書記、15名兼職副書記和76名委員,并指導完成344個行政村團組織換屆改選,實現了平均年齡、學歷層次、任職經歷、班子結構、來源渠道“一降一升三優化”,在縣、鄉、村三級團組織網絡中打造出一支能力突出、本領高強、素質過硬的團干部隊伍,得到廣大青年的充分認可,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以“培”字為關鍵,大力培養鄉村青年人才。武山縣大力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為青年在基層一線搭建鍛煉品格、增長才干的平臺,先后吸引200余名志愿者投身武山建設,12名服務期滿志愿者扎根武山基層。
“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畢業生,我深知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懂兩愛’隊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團縣委每年定期為基層團組織負責人、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開展鄉村振興、特色團建等方面的培訓,組織多場次青年人才觀摩交流座談會,引導全縣青年立足崗位實際,發揮特長優勢,為全縣鄉村振興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漆孫悅說。
以“幫”字為重心,持續推動弱勢青年幫扶。自2020年以來,武山縣持續加強對鄉村特殊和困難青少年群體的關心關注,開展學生資助項目和青年就業幫扶計劃。為4名事實孤兒資助6400元,對92名中小學生落實文雅少年資助30萬元;階段性完成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與寧波幻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實施“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學計劃”項目,對175名貧困家庭的女學生已完成第一學期資助,共計發放資助金17.5萬元;扎實開展困難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學資助項目,為370名考入大學的困難家庭子女捐助共計342.8萬元,切實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廣大弱勢青少年心中。
受資助對象焦雙強表示,國家資助是一項好政策,它幫助了一群有好學之心的學生完成了學業夢想,也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感恩國家和黨。可能是曾經受到過他人的幫助,志愿服務他人幫助他人的種子一直心中生根發芽,她認為志愿之路一旦開啟就停不下來了,因為志愿服務的過程是非常快樂且有意義的,所以不管是作為學生還是以后踏入社會,都不會改變樂于當一名志愿者的初心。
以“帶”字為抓手,深入開展青年志愿行動。武山縣積極探索在鄉鎮建立“1+X”志愿服務聯動工作模式(即1名鄉鎮團委書記帶領X名青年組成“青年志愿者”小分隊),引導全縣廣大團員青年在各項“急、難、險、重、新”任務中敢于拼搏,在重要關頭挺身而出,在關鍵的地方發揮青年突擊隊不可替代的作用,筑起一道道“青春堡壘”。
據團縣委負責人介紹,全縣各鄉鎮第一時間召集青年志愿者,充分參與全縣喜迎二十大、雷鋒志愿服務日、“一愛一為”、疫情防控、防汛救災、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游觀光活動等重大節日和重要工作。自2021年以來累計開展志愿服務216場次,累計服務時長3650余小時,服務群眾覆蓋15000多人次,充分展現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責任擔當。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