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男,漢族,1980年11月出生,武山縣鴛鴦鎮鴛鴦村人,現為武山縣康安家庭農場負責人,主要從事半夏、萬壽菊、黨參等中藥材的種植。在自主創業發展的同時,帶動當地富民產業的多元發展,搭建了區域企社抱團發展平臺,拓寬了群眾增收創收渠道,為更多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責任,2021年被評為武山縣高級農村實用人才。
![](/Files261/BeyondPic/2022-8/10/2208101612356a6c10d41fd046.jpg)
搶抓商機,技術引領蓄動能。近年來,中藥材市場走翹,特別是半夏等中藥材較為緊缺,陳平憑借敏銳的市場判斷力以及鴛鴦鎮豐富的資源優勢,迅速嗅到了半夏種植商機,流轉整治土地340畝,從2018年開始試點中藥材半夏的種植,由于前期缺少種植經驗和管理技術,種植的半夏不但沒有掙錢反而賠了好幾萬元。但這并沒有打擊陳平發展半夏種植產業的決心,靜下心來總結失敗教訓,靠著一股鉆勁和韌勁,積極參閱各類半夏種植技術資料,到“半夏之鄉”隴南西和縣參觀考察,聘請當地種植技術員全程指導,不到一年時間就掌握了半夏的田間種植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破解了半夏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使得半夏年產量達到19噸,利潤達到158萬元。截至目前,半夏種植規模達到80多畝,年產量30多噸,產值將達到300多萬元,種植效益得到穩步提高。
![](/Files261/BeyondPic/2022-8/10/2208101612002ddb3aba250642.jpg)
抱團發展,示范引領聚合力。陳平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趟出了一條特色中藥材種植致富路。同時他也深信“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利用自己在中藥材種植方面較為成熟的技術和可靠的銷售渠道,不斷優化運營模式,積極開拓半夏加工銷售發展鏈條,探索建立了與本地企業、合作社及農戶合作發展新路徑,形成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多方受益的局面。先后與2家中藥材初加工企業簽訂加工銷售協議,與4家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建立聯營銷售協議,并與周邊中藥材種植農戶簽訂了購銷協議,實現抱團發展。為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先后與山東、深圳等地的提煉制片企業達成供銷協議,使當地中藥材逐步走向更大市場,有效促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Files261/BeyondPic/2022-8/10/220810161274c11d98f1775a3f.jpg)
回饋桑梓,初心引領傳幫帶。隨著農場逐步步入正軌,陳平產生了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逐步推動中藥材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想法。他積極向周邊農戶宣傳推廣半夏種植,親自為群眾傳授種植經驗,開展田間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先后采取保底收購、風險共擔的方式,帶動鴛鴦村等周邊村組的22戶村民發展種植半夏產業,提供固定務工崗位30多個。為了有效保證半夏種植品質,解決種植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他堅持實行統一指導管理,按照統一播種施肥、統一采收銷售的經營方式,使產品質量達到了收購要求,迎合了市場需求。在他的引領帶動下,不僅緩解了半夏種植產量低,貨源少難以形成規模的問題,而且帶動了周邊群眾的增收創收,種植群眾每年戶均穩定增收達1.2萬元以上,也使鴛鴦半夏種植產業逐步擴大。
![](/Files261/BeyondPic/2022-8/10/220810161225cae8862ab7366c.jpg)
作為一名高級農村實用人才,陳平憑借自己堅持不懈的辛勤努力和求知奮進的創新精神,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之路,通過技術創新、抱團發展、傳幫帶引,為優化產業結構、助力鄉村振興、帶領增收致富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彰顯了一名鄉土人才的時代擔當和社會責任,得到了群眾廣泛好評。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