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8/8/f832528e2349447dbb902c55b5027829.jp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8月8日訊(記者 郭永強 管秋勇 楊彥春 祁玉寶 蘭紅紅 杜鵑)“九月里菊花遍地香,來了紅軍共產黨,籌糧又籌款,抗日救民眾……”8月8日,以“渭河強渡·紅色鴛鴦”為主題的武山縣首屆全域旅游推介周紅色文化傳承游活動在鴛鴦鎮費山村啟動,在費山村紅軍堡下,由紅軍后代和退休干部編排的音樂情景劇《星耀武山》錦上添花,把人們帶回了紅軍經過武山的那段崢嶸歲月。
![](/Files261/BeyondPic/2022-8/8/64a9e3e33783486c8fa7ec6729a3859f.jpg)
武山紅色底蘊深厚,從1935年9月到1936年10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主力部隊先后經過武山。紅軍長征精神在武山留下深深的烙印,激勵武山人民不斷踔厲奮發。作為情景劇主創的退休老干部王悾,一直在走紅軍走過的路,宣傳紅色文化!斑@個情景劇是通過我2019年編寫的《北渡渭河》改編的,主要講紅軍來武山到離開武山的故事。今天在紅軍駐扎的費山村演出,非常有意義!蓖鯋Uf,通過紅色文化進鄉鎮進農村,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新一代走好長征路。
![](/Files261/BeyondPic/2022-8/8/73008bbd68d642399ec64f8e6c0375dd.jpg)
“頡家大院張燈又結彩,蘇維埃政府建起來……”作為主唱的馬福來和孟秀萍介紹,這個情景劇排練前前后后共用了半個月時間,每一次的排練,都是一次紅色教育!拔覀兡芨惺艿教K維埃政府建起來的場景,紅軍帶領群眾投入革命鬧解放的場景,以及紅軍要離開時群眾依依不舍的場景!
![](/Files261/BeyondPic/2022-8/8/a78073d33d374c6485bb85d15fb01500.jpg)
紅軍后代王進喜參與了演出。1936年,王進喜的父親在長征路上頭部受傷,經過武山時被留在了洛門鎮劉坪村!靶r候父親經常給我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也教育我們要永遠跟著黨走。今天在這兒演出,我腦海里浮現的是紅軍要離開時父親依依不舍的情景,很感動!蓖踹M喜說,作為紅軍的后代,要把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傳承下去,講好紅軍故事。
![](/Files261/BeyondPic/2022-8/8/a305a5539c524f6fb1ea54c7f7b9640a.jpg)
穿著藍色的紅軍衣,魏福玉認真做著每一個動作,這個革命的后代今天用特殊的方式紀念自己的父親!拔业母赣H叫魏向賢,1935年9月,在劉尚恭家的南廂房里,我的父親和其他幾位同仁莊嚴向黨旗宣誓,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天水地區武山第一個黨支部劉坪黨支部。今天,我通過這個節目,懷念我的父親。”魏福玉說,在紅軍待過的地方講紅軍故事特別有意義,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憶苦思甜。
![](/Files261/BeyondPic/2022-8/8/38fa23ff4c214317a48da8ab2149fe54.jpg)
“你們的演出非常正能量,宣傳和弘揚了偉大的革命精神,傳承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需要這樣的作品來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為建設幸福美好現代化新武山匯聚強大精神動力!痹诳赐暄莩龊,武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麗霞勉勵演出人員,精磨細打作品,成立紅色宣講志愿服務隊,讓節目走上更大的舞臺,傳承紅色文化。
![](/Files261/BeyondPic/2022-8/8/93c92a22c6644856b3178bb91d639571.jpg)
“山丹丹花兒開喲,紅軍要出發;緊跟著紅旗走喲,要聽黨的話……”伴隨著小提琴和二胡的悠揚旋律,費山村紅軍堡下,長征精神傳四方。
![](/Files261/BeyondPic/2022-8/8/191dfa365bdd49cb8102ff70207c7309.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8/8/85f912f9cb6144f3801c5c7ab99b8fed.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8/8/e8c06349ecd34ceb811f41bd7321a9c6.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8/8/068f822019ec40e089900f297fb5bdca.jpg)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