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8月3日24時,武山縣惠民光伏電站23.7MWp累計發電量達10003.303萬度,順利突破1億度大關,并實現連續安全穩定在網運行1321天的新紀錄。
光伏電站發電量突破1億度,可有效節約標準燃煤約40015噸,減少粉塵排放量2721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9938噸、二氧化硫排放量3001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500噸。
據悉,武山縣光伏扶貧項目總投資2.04億元,占地780畝,裝機總容量23.7兆瓦,按照容量比例確權對應156個村集體,帶動全縣156個村集體增收。項目于2018年5月啟動,2018年12月并網發電,截至2022年8月3日,電站已經穩定運行43個月,已累計發電10003.303萬度,產生效益7500萬元。2022年8月開始,進項稅抵扣完成,將正式進行納稅,光伏電站每年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貢獻為460萬,成為穩定財源項目。
武山縣緊緊圍繞培育壯大富民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把光伏幫扶作為鞏固脫貧攻堅的重大產業項目和增加群眾收入的重大民生工程,充分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全力抓工程建設、狠抓運維質量、完善收益分配機制等多種方式做好光伏幫扶工作,保障發電收益,為鞏固脫貧攻堅不斷發揮“造血”功能。為高效完成武山縣光伏扶貧項目的建設、運維、收益分配的艱巨任務,專門成立了武山縣惠民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承接光伏扶貧的具體工作,靠實責任,分解細化任務,強化督查檢查,全力推動落實。強化工作匯報銜接,武山縣惠民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在縣委、縣政府和縣發改局的指導下,及時解決了建設模式、資金籌措、收益分配等諸多疑難問題,確定了“大集中、小分散”和“光伏+花卉+漁業”的建設模式,具體承接項目實施維護,確保了電站上網電量的全容消納。積極參加國家和省上組織的業務培訓,組織人員考察學習交流。通過加強上下對接和相互學習交流,優化完善了項目實施方案,提高了項目建設效率,有力保障了項目按期建成、發揮效益。
截至目前,電站已穩定運行43個月,發電量穩步上升,光伏之光從此照亮了武山脫貧致富的廣闊天地,光伏項目鋪就了一條促進貧困戶增收和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的“陽光路”。在武山縣惠民公司全體職工的不懈努力下,武山縣光伏幫扶項目已經成為全縣最大的幫扶產業項目,為我縣156個村集體拓寬致富門路,增加了群眾收入,也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為了實現光伏電站帶貧效應的最大化、村集體經濟和貧困農戶“雙增收”,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從2020年開始,根據每年發電收益,在扣除運維費、土地租金、稅費后按照光伏電站資產確權比例,所得收益全部向156個貧困村進行分配。村集體對收益資金使用計劃和使用情況及時進行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有效增強了群眾的參與感。截至目前,共開發光伏扶貧公益性崗位2001個,按照多勞多得、多勞多獎、動態調整的原則考核分配,協助建立光伏扶貧公益性崗位網格化管理體系,引導群眾增強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當地貧困戶進行光伏板清理、光伏場區雜草清理等工作,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為健康產業賦能。不僅帶動參與項目的農戶實現穩定增收,還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為當地就業保障提供有力支持,也為當地鄉村振興、民生改善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保障。改善了農村用能環境,守住了青山綠水,也讓太陽光芒惠及更多群眾。
下一步,惠民光伏電站將繼續貫徹落實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緊抓發電增效黃金期,做到認真監盤、認真調度、認真操作、認真巡視,為實現全年生產經營目標不懈努力,為惠民新能源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