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8/3/76722e918cc24743873202928d44852a.jpg)
武山縣以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為目標,著眼“察民情、解民憂,議村務、樹新風”,牢固樹立“一盤棋”思維,打通貫通聯通基層各類資源,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綜合使用效益,通過“1+6”模式在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村民(居民)協商議事廳,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德治新途徑,引導群眾通過基層民主議事表達訴求、化解矛盾、增進共識,促進群眾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動形成文明和諧社會新風尚。
統籌聯動建陣地。依托各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統籌人大、政協和宣傳、組織、政法、教育、團委等現有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優化整合“黨員活動室”“人大代表之家”“協商議事室”“綜治中心”“志愿者之家”“新型經濟創業集體”“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陣地,進一步盤活各類優勢資源,著眼“資金使用集約化、硬件設施共享化、運行管理一體化、功能作用綜合化”的思路,通過“1+6”的共建模式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村民(居民)議事活動平臺,通過共商共議推動基層民主管理、化解矛盾糾紛,讓“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眾人事眾人議”成為常態。
![](/Files261/BeyondPic/2022-8/3/220803145936a9b37f1a32fc55.jpg)
整合力量育隊伍。積極建好隊伍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志愿服務力量,由村(社區)黨組織具體負責,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志愿服務隊隊長兼任村民(居民)議事廳理事長,組織動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兩代表一委員”、司法調解人員、網格管理員、鄉賢模范、村(居)民代表等群體資源力量,充實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從中推選為人公道、責任心強、有較高威望的人擔任理事參與議事,構建由村“兩委”班子成員、“兩代表一委員”、群眾代表、相關利益代表、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代表及有關單位代表參與的六方議事主體,在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中當好信息員、裁判員、宣傳員,把引導和服務群眾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
聚焦問題議民事。堅持從村(居)民自治實際出發廣泛協商,村民(居民)議事廳理事積極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收集群眾身邊需求,將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事項,關乎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問題和矛盾糾紛,以及土地流轉、鄰里糾紛、婚姻贍養等農村常見問題等納入議事范疇,注重發現群眾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合理確定協商內容,堅持做到常規事項“一月一議”定期議,急辦事項“一事一議”隨時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Files261/BeyondPic/2022-8/3/22080314594b924d1ebd3914ee.jpg)
創新方式聚共識。按照“大事大商量、小事小商量、難事多商量”的原則,積極探索1個平臺、六類資源、六方會談、八步議事的“1668”工作模式,不斷對議事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完善,主要以解決問題、達成共識為目的。同時建立問題分流和志愿服務“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送服務”機制,村民(居民)議事廳在議事過程中將村民(居民)訴求和矛盾問題進行分類處理,涉及村小組網格內的事通過議事小組協商解決,議事小組不能解決的交由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民(居民)議事廳協商解決,村一級解決不了的,可逐級反映到鄉鎮實踐所和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下沉力量解決。
![](/Files261/BeyondPic/2022-8/3/2208031459ab71cb38605f529e.jpg)
發揮優勢強服務。充分發揮有關方面職能優勢,結合黨員分類管理、鄉風文明培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代表委員走訪等,依托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構建“村民(居民)議事廳+”聯動模式,廣泛動員各級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先進典型、政法干警、優秀青年等開展“線上+線下”志愿服務行動,下沉優勢資源和工作力量,經常性組織開展“先鋒引領”“黨員微心愿”“百姓名嘴宣講”“有事好商量司法援助”“訪萬家解萬難”等線上線下文明實踐活動,回應群眾關切,解決現實問題,切實接地氣、通下情、強服務,推進村民(居民)議事成果落到實處。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