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融媒體中心7月29日訊(記者 康正東 何慧 管秋勇 趙超 郭永強)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近年來,武山縣溫泉鎮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以增加群眾收入為核心,以發展優勢產業為突破口,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寬群眾增收路子。如今,何灣水果玉米、大莊豆角、東梁蘋果、東梁山野菜、聶河大米等一個個特色產業遍地開花,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牢了產業基礎。
從前年開始,何灣村村兩委就著力從復墾撂荒地上下功夫,堅持把黨支部建到田間地頭,通過成立合作社,引種水果玉米,成功運用了群眾樂于接受的“代管代種”模式,讓農業種植規模化、產業化。“代管代種,是我們村兩委為了讓撂荒地重新活起來的新辦法,通過和農戶簽訂五年的種植協議,幫有地但沒能力種的群眾代管,幫有地但種不過來的群眾代種,實現群眾和村集體收入的雙豐收。”何灣村黨支部書記楊盼盼說,去年集體經濟水果玉米總體收入了8萬元,今年面積達到了400畝,效益可能會更好。
眼下,正值架豆成熟、上市的黃金時節。走進溫泉鎮東梁區域,一排排細長翠嫩的架豆長勢喜人,菜農們穿梭于田間地頭忙著采摘架豆,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大莊村黨支部書記陳振文說:“我們村處在東梁片區豆角種植的核心區域,全村一共種植豆角1000畝,正茬豆角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上市,平均每斤能賣3.8至4元,畝產8000元,還有一部分復種豆角,再有半月也將上市。”
去年以來,東梁村兩委班子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契機,利用中央三部委資金50萬元,在村上辦起了東梁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購置拖拉機、耕地機、鋪膜機、裝載機等小型農機,在惠農助農的同時也輻射帶動到全鎮范圍內。同時合作社還引進種植了蒲公英、飼草玉米等品種,探索 “黨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建起了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去年,僅僅農機具服務方面就為村集體營收了2萬多元,現在村集體種植的蒲公英也是和縣內企業簽訂了合約,訂單收購,每斤1.5元,效益也很好。村上的家底更殷實了,發展的后勁也就更足!”東梁村黨總支書記夏榮學說。
一村一產業,村村有特色。溫泉鎮黨委書記劉毅表示,溫泉鎮將以產業振興為抓手,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