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深入推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全面提升村莊環境和村容村貌整治水平,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農村人居環境,武山縣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創新舉措,狠抓整治,大力開展“六項行動”,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取得實效。
一、以志愿服務行動增熱度。創新開展“我愛我家·我為大家”為主題的“一愛一為”志愿服務行動。聘任60多名武山籍在校優秀大學生擔任青年志愿宣講員,深入開展“講理論、講政策、講文明”志愿服務活動550多場次,創編推送播放“新時代文明播報”16期。大力推行“路長制”“樓長制”“街巷長制”管理模式,73名街長、353名巷長、5400多名志愿服務“網格員”開展道路清潔、環境秩序治理志愿服務活動4200余場次。發動群眾5.27萬人次,整治各類道路1711公里,清理雜物3587處,清理擺攤和違章建筑、廣告牌483處,營造了“志愿引導自愿,自愿引發自治,自治引領共識,共識引來美化”的濃厚氛圍。
二、以鄉村綠化行動添色彩。依托秦嶺生態保護和退化林修復工程項目,以道路綠化為框架、荒山綠化為屏障、村莊綠化為重點,努力打造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宜居新武山。出臺《武山縣“十四五”林草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植樹造林建設生態武山的意見》等文件,制定了武山縣《2022年造林苗木規格標準及要求》,落實中央預算內投資3220萬元、自籌資金1000萬元,以國省道、縣鄉道、旅游景區公路、通村公路及產業路為重點,綜合整治行道樹環境450公里,營造各類林(草)6萬畝,綠化道路374公里。
三、以衛生清潔行動提顏值。以“三清四整治五提升”為核心,狠抓清理整治,充分發揮3453個公益人員作用,全122輛糞污清運車輛全面投入運轉,累計清理農村各類垃圾10552噸、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660噸,清理水塘197口、溝渠663公里,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3184處,拆除農村塌房爛院474戶,回收廢舊農膜660噸、處理利用尾菜5萬噸,全縣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28.93萬噸,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1%。
四、以市場整治行動減亂象。持續加大鎮區主街道亂象、農貿市場和村級市場、校園周邊環境、商場超市秩序整治,渭北綜合市場建成交易平臺30個,調料和熟食經營簡易房54間,規劃停車位90個;四門、馬力、灘歌、榆盤、楊河等鄉鎮農貿市場設立了各類功能區域,劃分攤位1300多家和停車位300多個。全面整治城鎮沿街路段“八亂”現象,累計檢查市場主體1370余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1200余份,規范門店經營970余家,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260余份,規范占道經營830多家、流動攤點450多家次,制止噪音擾民420余起;清理占道堆放雜物230余車次,拆除亂修亂建145平方米,清理亂擺亂放廣告牌300余個,拆除破舊廣告牌650余個,清除各類違法小廣告9800余張;引導車輛規范停放2900余次,查處違停車輛1100余輛。
五、以鄉村治理行動促和諧。扎實推進“八五”普法,開展法治宣傳教育120場次,鄉村法治大講堂55場次。積極打造“法治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普法”新模式,建成洛門郭臺、樺林蘭溝等16個村法治文化陣地。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排摸各類矛盾糾紛745起,調處化解696起,化解率93.42%。持續優化“綜治中心+網格化+智能化”基層治理模式,實現了小區黨組織建設和“一村一警、一小區一警” 兩個全覆蓋。扎實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建成公共安全視頻監控1354路、“武山平安眼”1096路,整合社會視頻資源8313路,完成智慧安防小區建設10個。
六、以“五網”整治行動防隱患。制定《武山縣2022年 “五網”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圍繞25個鄉村振興各類示范村、15個鄉鎮政府駐地、3個重點旅游景區金額縣城重點住宅小區,整治全縣“五網”建設維護中存在的設施建設重復浪費、桿線設置不盡合理、網線布局凌亂無章、廢棄桿線無人束管、線纜斷頭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消除“空中蜘蛛網”,杜絕線路滿天飛。先后完成了城關鎮家坡村、君山村,龍臺鎮大莊村、楊莊村、董莊村、溝門村,四門鎮上灣村、下灣村、鎮區濱河路沿線,洛門鎮廖陽村等鎮村的“五網”整治工作。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