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王偉偉)6月19日上午,第九屆中國秦腔藝術節“一劇一推介”之甘肅武山劇團《洞天仙歌》媒體見面會在西安易俗文化街區舉行。當晚,甘肅武山縣劇團將在西安廣電大劇院為戲迷精彩呈現戲曲《洞天仙歌》。
![](/Files261/BeyondPic/2022-6/20/22062014420d2764e81ab7bd98.jpg)
推介會上,甘肅武山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汪向理表示:“大型秦腔古裝劇《洞天仙歌》由武山縣劇團根據武山本土神話故事水簾洞麻線娘娘傳奇改編,《洞天仙歌》通過真秀賣繡葬父、送線濟民、巧獻壽禮、換糧度荒、月下訴情、紡線抗婚、復活蓮泉、教化“逆民”等情節,展示了真秀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敢于抗爭的堅毅品質,彰顯了真善美,歌頌了武山人文情懷。同時劇目在編排中融入了旅游景點和武山旋鼓等武山風情元素,地方特色鮮明,是武山縣文化與旅游相融合的經典作品。在傳承秦腔經典的基礎上,我們還在音樂舞美設計里面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進行了現代化的設計,相信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希望能得到陜西、西安戲迷的認可和喜愛。”
![](/Files261/BeyondPic/2022-6/20/22062014427804f88a8053ae08.jpg)
發布會現場,編劇黨小黃先生講到,最初只是去武山避暑,然后在武山看到的文化氛圍和摩崖石刻,印象深刻,但是因為時間關系,武山需要的劇本得在一年半以后,說起來依然感動,武山文旅局真的就是這樣等了一年半,然后有了《洞天仙歌》。《洞天仙歌》在創作的時候了用了大量的虛構和對比手法,使劇情跌宕起伏。
![](/Files261/BeyondPic/2022-6/20/2206201442e2bec6ad1204fc97.jpg)
據悉,執行導演孫偉華說“《洞天仙歌》劇本寫的太好了,就像一匹好馬。好馬就要配好鞍,一定要把劇目打造成武山文化藝術的一個精品,一個首次創作的文旅融合的經典之作”。配器李興池說:“一個劇本出來后,需要作曲、配器、導演等再創作,最后才能呈現給觀眾一部有一定藝術高度和水平的劇目”。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使《洞天仙歌》一步步邁向藝術的殿堂,邁向新的高度,邁向藝術的巔峰。一個30頁的劇本,曲子譜了50頁,配器達到500頁,錄音用單軌錄法最后合成,部分曲段錄音達20多次,這個潛心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藝術求索的過程,更是藝術追求者精神升華的過程。”
![](/Files261/BeyondPic/2022-6/20/22062014424f94ce4f615d21cb.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6/20/2206201442f5ff186f8144a45f.jpg)
(新聞來源:三秦都市報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