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6/10/34ead3c790644d0b88665862913b448e.jp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6月9日訊(記者 郭永強 何慧 康正東 王正平 頡宏斌 楊同慶)武山南部,青山碧水。灘歌鎮本深溝村順義農家樂清水繞流,滿園盆景。
![](/Files261/BeyondPic/2022-6/10/7fc02e67480543158544b0a65ef13737.jpg)
“我務盆景已有20年了,這兒放的是已經成型的,下面還有一個3畝的培育基地。”農家樂負責人漆順義是個盆景迷,對盆藝頗有研究。
近年來,武山縣堅持把發展盆藝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充分挖掘盆景資源,融合產業鏈條,拓寬發展渠道,大力支持群眾發展盆藝產業。
![](/Files261/BeyondPic/2022-6/10/4fa0da2e996e4c059f876c1de8e1d30a.jpg)
武山縣地處秦嶺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復合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文化底蘊深厚,交通區位優越,名貴樹木眾多,天然盆景資源豐富,有著發展盆藝產業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
![](/Files261/BeyondPic/2022-6/10/48b492488d3a4a4697738b1f173cf929.jpg)
上世紀90年代,武山盆藝人采用棕皮、樹筋等材料“粗扎粗剪”等方式制作盆景,銷往隴西、天水等地,拉開了盆藝產業發展的序幕。從1995年開始,盆藝制作進入人工培育時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武山盆藝產業制作工藝、生產規模、銷售市場逐步成熟并發展壯大,創作出60余種盆藝品種,以柏樹、沙柳等為主的盆藝作品多次在省市參展中獲獎。
![](/Files261/BeyondPic/2022-6/10/68cca6a78278417aa853cfbfac76c421.jpg)
產業興,村美,村民富。今年5月份,為了加快盆藝產業發展,武山縣舉行了“金宸杯”首屆渭川盆藝展銷會,召開盆藝產業座談會,同時成立了渭川盆藝協會,進一步推進盆藝產業化、市場化。
![](/Files261/BeyondPic/2022-6/10/3c97504ff5d0439ca8457a0888006990.jpg)
“協會將借助此次展銷交流機會,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深入挖掘盆藝資源,拉長產業鏈條,提升全縣盆景品位,引領帶動武山盆藝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展銷會期間,武山縣渭川盆藝協會會長郭宏林介紹,目前,武山建成洛門金川、城關南峪、灘歌南溝、龍臺山羊坪等10個生產培育基地,種植培育面積1萬多畝,有盆藝制作、養護、銷售公司、合作社45家,個體經營戶1500多家,從業人員7000人,年產值4.5億元以上,如果把盆景這個小產業“盤活”,將是武山產業轉型升級、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良機。
![](/Files261/BeyondPic/2022-6/10/ad3614f853b84e5f8c564c96fa5409dd.jpg)
“我現在也是協會的一名會員,對于武山盆藝有很大的信心,相信通過政府的扶持推廣,有更多的人會走進這個行業,我們的盆景也會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對于武山盆藝產業,漆順義信心十足。
![](/Files261/BeyondPic/2022-6/10/f34796d225704bcdbae90bdb4488966a.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6/10/bf9d8963fc304b819c5adefa57695d7a.jpg)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