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5/24/9383a883f9f9429586e921c8f9a6315b.jp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5月24日訊(記者 彭雪 車彤搖 趙超 關正庚 蘭紅紅)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這幾天,武山縣溫泉鎮李子溝村的村民們正熱火朝天的對撂荒的土地進行復耕,用于種植小蕎。
![](/Files261/BeyondPic/2022-5/24/67f46cc5a0ab42c7a65d1cc8f6da78e0.jpg)
去年,依托 撂荒地整治的政策機遇和山區濕潤的氣候條件,溫泉鎮對李子溝村的110畝撂荒地進行了復耕,并種植上了小蕎。豐收季節,取得了收獲小蕎4000千多斤、村集體經濟增收21200元的喜人成績。今年來,李子溝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狠抓基層黨組織帶都作用,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繼續擴大化蕎麥的種植面積。
![](/Files261/BeyondPic/2022-5/24/26a84de7963749028df357bcc72c0aab.jpg)
“我發現有很多群眾在今年開墾后的撂荒地上種上了蕎麥,因為種麥已經來不及了。經過去年的試驗,小蕎種植我覺得比較好,群眾也比較認可。”村民茍謝定正在細心翻弄自己的撂荒地。今年,在村支部的宣傳下,謝茍定復耕了自家的撂荒地,種起了小蕎。
![](/Files261/BeyondPic/2022-5/24/2205241855a4ee995dc85ce8bb.jpg)
“今年主要是入戶宣傳,引導群眾一起種植,通過村上合作社統一出售。”村書記張孫明介紹,自己今年也種植了一畝多的小蕎。“去年發展村集體經濟,利用撂荒地種植30畝蕎麥,收益比較好,銷路也比較穩定。今年經過鎮上的鼓勵,村支部研究決定由去年的30畝擴大到今年的80多畝,帶動村民種植20多畝,把村民也納入到我們的合作社里面。預計今年收入能達到6萬元以上。”
![](/Files261/BeyondPic/2022-5/24/75e0bc0a5c4d4c82bb9734cfe7533a0f.jpg)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今年李子溝將成立以蕎麥面為主的雜糧面合作社,通過‘自產、收購、代銷、自銷’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溫泉鎮副鎮長丁丁介紹,溫泉鎮在遏制耕地“非農化”、嚴防耕地“非糧化”工作中,把撂荒地專項整治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催化劑,采取“集體經濟組織+特色產業+農戶”模式,進行復耕復種、集中打造、連片整治。截止目前,全鎮共整治撂荒地2900多畝,各類農作物種植正全面展開。
![](/Files261/BeyondPic/2022-5/24/907d7c565d544509b8d0bd93c21a57fe.jpg)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