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融媒體中心5月18日訊(記者 郭永強 何慧 王正平 趙超)初夏,一場陣雨過后,海拔2100米的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鎮萬畝玉米種植基地,村民忙著把玉米苗從地膜中放出來。嫩綠的幼苗沐浴著陽光、吸收著雨水,正茁壯成長。該基地共有耕地面積10424畝,這幾年玉米成為這片區域的主要種植作物之一。
今年,武山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推進春耕備耕、糧食生產、撂荒地復耕,確保基本農田不減少、糧食面積不減少、糧食產量不減少。
“我種了20畝玉米,地沒荒的。”遠中村村民張建軍一邊忙乎著,一邊告訴記者,家里共有25畝地,其中種了20畝的玉米、2畝油菜籽、1畝小麥,剩余的2畝種的是經濟作物架豆。
針對因耕作條件差、農民外出務工等因素導致地塊撂荒的現象,武山縣馬力鎮通過改善耕種條件、土地流轉、代耕代管等形式,讓撂荒地找到了新的“婆家”。“首先我們動員農民自己進行復耕復種;其次對于勞力少的農戶,我們鎮政府將引進有能力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進行集體流轉復耕復種,對于地塊比較小的由各村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復耕復種。截至目前,全鎮完成撂荒地整治8000余畝,目前已全部種植了小麥和玉米。”馬力鎮黨委書記侯海軍說。
今年,武山縣繼續堅持耕地管控、建設、激勵多措并舉,引導和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積極參與耕地保護,防止耕地“非糧化”,切實提高了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水平。全縣糧食作物計劃播種面積63.85萬畝,其中夏糧作物面積23.5萬畝、秋糧作物面積40.35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5萬噸以上。
針對糧食儲備、加工、流通等環節存在的難點弱點問題,武山縣出臺了儲備糧管理等多種制度辦法,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目前,武山縣共儲存省級儲備糧150萬公斤、縣級儲備糧1600萬公斤、食用油10萬公斤、應急成品糧30萬公斤。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