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4/29/73f2680ef7a749a6a77ea7e939146882.jpg)
4月28日,武山縣召開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工作推進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認定和管理有關規定標準,安排部署全縣全域旅游發展工作。
縣委書記王新強出席并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志成主持會議,縣政協主席龐明全,縣二級巡視員張璞銀及縣四大組織其他領導出席會議,縣直相關部門及駐縣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各旅游景點、行業協會、旅游企業、賓館酒店、專業旅游村、農家樂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上,縣委副書記馬福勝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麗霞傳達學習《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認定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標準(試行)》;縣政府副縣長李峰宣讀《武山縣關于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縣文旅局、縣交通局、縣自然資源局、龍臺鎮、馬力鎮、溫泉鎮在會上發言。
![](/Files261/BeyondPic/2022-4/29/5290e20a15794094a23c86cdf4973710.jpg)
王新強在講話中深刻闡述了文旅產業和全域旅游的概念、內涵及特點,分析了武山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勢,客觀指出存在的問題,對全縣全域旅游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他指出,武山是文化大縣、旅游大縣、農業大縣、生態大縣,具有“十有”特色文化資源和祈福文化、石窟文化等“十種文化”及鴛鴦玉器、渭河奇石等“十個產品”,各鄉鎮挖掘了豐富的地域資源,發展全域旅游具有很大優勢。
王新強強調,要科學定位和合理規劃旅游產業發展布局,緊緊圍繞“11711”全域旅游發展思路,加快形成“一線四圈”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要強引領,編制好“兩個規劃”,加快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各景區專項規劃編制,為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提供科學指引。要強品牌,明確發展定位,依托武山世界第一摩崖大佛、渭川文化等標志符號和形象定位,全力打造“大美武山、祈福圣地”特色品牌。要強措施,做好文化挖掘、生態體驗、花海觀光、紅色線路、鄉村旅游、祈福節會、蔬菜博覽、石窟走廊“八篇文章”,著力打響“北有拉梢摩崖佛,南有一線三古堡”“西北唯一水簾洞,世界第一摩崖佛”的靚麗名片。要強載體,提升旅游檔次,補齊“吃、住、行、購、導、娛”等全要素發展短板,不斷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要強基礎,優化旅游環境,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設施環境、人文環境。要強活力,培育龍頭企業,通過組建文旅公司、收購民間資本、引入外地企業團隊等方式,進一步激活文化旅游發展潛力。要強措施,招引旅游人才,積極培育引進創意人才、經營人才、服務人才,為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要強責任,靠實各方職能,嚴格落實縣級領導、主管部門、相關單位、鄉鎮屬地責任,凝聚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要強氛圍,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宣傳、節會宣傳、人脈宣傳、對外宣傳等方式,進一步增強武山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要強拓展,實現多元投資,通過政府項目、金融信貸、招商引資等多種渠道,吸納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參與全域旅游發展。
![](/Files261/BeyondPic/2022-4/29/bcc05f53b5bf4807b44f1d87e2ce6e8b.jpg)
王志成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文化旅游業發展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增進群眾福祉、加快富民強縣的重要意義,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國家和省、市對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決策部署上來,強化責任意識、大局意識、發展意識,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為契機,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借勢而謀,乘勢而動,真正把我縣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變成加快發展的優勢,推動全縣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全域旅游勝地。要緊緊圍繞我縣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高標準編制文化旅游重要領域、重點景區規劃,全面落實資金、用地等要素保障,重點抓好水簾洞大景區綜合開發。要不斷夯實全域旅游發展基礎。要充分運用新媒體、大數據等新手段,重點做好全縣旅游形象整體包裝策劃和推廣宣傳,開展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營銷,叫響打亮“大美武山·祈福圣地”旅游品牌。要加強與主要客源地和周邊地區的互利合作,全力舉辦好蔬菜博覽會、祈福文化旅游節等品牌節會,吸引大量游客旅游觀光,進一步提升武山文化旅游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