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安排部署,堅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補短板、抓規范、促提升,著力破解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優化、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緊盯“兩個重點”抓提升。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工作思路,以去年集體經濟年收入2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和58個集體經濟項目村為重點,通過低收入村抓突破、中收入村抓提升、高收入村抓規范,按照“一村一策”制定發展計劃,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從嚴落實縣鄉領導包抓、結對共建、定期調度、重點扶持、激勵獎懲等“五項機制”,通過責任捆綁、抱團發展、結對幫帶、資金扶持、表彰獎勵等措施,強力推動集體經濟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實現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整體提升、均衡發展。
推行“四種模式”抓帶動。緊緊圍繞“連片示范、全域推進、規范管理、整體提升”的發展思路,探索推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興辦經濟實體型、發展農業產業型、盤活集體資產型、項目資金帶動型等“四種模式”,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堅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實現產業振興相結合,緊盯全縣農業產業布局和蔬菜產業首位優勢,清理收回機動地1.3萬多畝,整治撂荒地5萬多畝,年內計劃培育50個集體經濟示范村和黨建引領合作社示范點,著力打造以洛門鎮和四門鎮為主題的大南河流域村級集體經濟示范帶,通過示范帶動促整體提升,形成集體經濟全域推進的良好局面。
落實“四項舉措”抓規范。注重村集體經濟規范運行,全面開展集體經濟項目“四核一評”,重點對項目類型、資金資產、股權分配、收益分紅進行核查,對項目成效綜合評估,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整改。落實村級財務定期審計制度,組織相關部門對40個集體經濟項目全覆蓋進行審計,確保資金安全。規范提升村級財務,通過委托第三方財務管理機構、加強村級財務人員業務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強化能力提升培訓,組織鄉村干部、集體經濟和合作社負責人到山東煙臺、舟曲和金昌等地學習觀摩,不斷提升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強化“五個掛鉤”抓激勵。堅持將集體經濟發展與鄉村干部報酬發放、評先選優、表彰獎勵、晉升職級、提拔使用相掛鉤,建立月排名、季調度、半年約談、年終考核工作機制,制定完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獎懲辦法,注重在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中考察培養識別干部,樹立鮮明導向、嚴格兌現獎懲。縣級層面整合資金40多萬元,對集體經濟發展成效明顯的15個村集體、26名帶頭人和51個村班子進行表彰獎勵,對集體經濟發展滯后的鄉村干部進行約談提醒,問題嚴重的通報問責、調整撤換,通過嚴格獎懲激勵鄉村干部履職盡責、主動擔當。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