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3/23/85e31ceac1154afe9c99e2073ff40c82.jp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3月23日訊(記者 郭永強 劉敏)春耕時節,武山縣沿安鄉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除荒草、翻土地、種藥材,群眾用勤奮喚醒“沉睡”撂荒地,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Files261/BeyondPic/2022-3/23/9da83729672541508df0b2aec55feb78.jpg)
汪莊村:“不能虧了咱們的土地”
3月22日,陽光正好。沿安鄉汪莊村村民李孟孟和家人忙著打理一片耕地。“這塊地大概有12畝,已經多年無人耕種了。地也比較平整,荒著非常可惜,我想著收拾一下種架豆。”李孟孟說。
“土地是咱農民的命根子,不能虧了咱們的土地。”汪莊村黨支部書記趙煒煒介紹,這幾年種植成本大收益小,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導致村上一些土地被撂荒。為了讓土地煥發新生命,村上鼓勵群眾把土地流轉給有意愿種植的農戶,采取代種的方式讓每一塊土地都成豐收沃土。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支持鼓勵發展效益更高的架豆、中藥材等產業,讓耕地有更大的“錢景”。
![](/Files261/BeyondPic/2022-3/23/b9019939968a43dcbb2ad5e9f17cd263.jpg)
泉峪村:“期待飼草玉米大豐收”
這幾天,沿安鄉泉峪村黨支部書記王月英忙得不可開交。為了讓村上100畝撂荒地披新綠,她發動群眾到地里頭拔荒草、犁耕地。
“我們打算把地開墾出來種飼草玉米,這也是我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個途徑。”王月英介紹,剛開始群眾比較“冷淡”,后來村上給村民講國家撂荒地治理政策,說清楚村集體經濟收入用途后,“大家都熱了起來”。
![](/Files261/BeyondPic/2022-3/23/aac574380ff14b9581be909059372fcd.jpg)
“一方面能解決土地撂荒問題;另一方面飼草玉米賣了后我們就有了完善村上基礎設施的資金。”對于現在的辛勤耕耘,王月英“期待飼草玉米大豐收”。
![](/Files261/BeyondPic/2022-3/23/5b8edf9f17f348fc85704653222f65d5.jpg)
郭山村:“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
海拔2060米,沿安鄉郭山村千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這幾天群眾正忙著移栽藥苗。依托示范基地,今年村上繼續鼓勵群眾把閑散土地利用起來,種上沿安特色產業中藥材。
“種的有當歸、黃芪、柴胡。部分是村民自己種,部分是村上流轉閑散土地種藥材壯大村集體經濟。”郭山村駐村干部田永勝介紹,今年郭山村整治撂荒地將近100畝,主要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種植,我們要利用撂荒地“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
![](/Files261/BeyondPic/2022-3/23/9f2b1622ace2439bb1b57330ae202155.jpg)
“目前全鄉共整治撂荒地上千畝。一是分類指導,根據立地條件,宜糧則糧、宜特則特,發展中藥材、飼草玉米等產業;二是規范土地流轉,讓土地合理利用,不得閑置撂荒;三是加大宣傳力度,讓國家耕地保護法律法規人人皆知,讓廣大群眾珍惜土地、用好耕地。”沿安鄉副鄉長汪曉龍說,“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把耕地資源用足用好,在撂荒地里尋‘錢景’。”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