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融媒體中心2月1日訊(記者 張燕燕 董世雄)時下,正值設施大棚蔬菜收獲的季節,在武山錯落有致的蔬菜大棚里,連片的蔬菜青翠欲滴,顯得分外誘人。
在武山縣城關鎮清池村,翠綠的清池韭菜正值銷售旺季,蔬菜大棚周邊隨處可見菜農收割、去葉、捆綁、裝車的繁忙景象。和菜農們同樣忙碌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批發商,虎全蔬菜合作社是清池村最大的蔬菜交易點,上午九點多,虎全蔬菜合作社經濟人崔虎全就已經快將農戶的韭菜裝車結束了。“我們一天大概能收購十噸的菜,全年下來就是三千噸。清池韭菜遠近聞名,韭菜質量好,我們的客商范圍比較廣,東面銷往西安、河南、山西、四川,北面就是蘭州、西寧、銀川。”合作社經濟人崔虎全一邊忙著把韭菜裝車,一邊告訴記者,“現在正是年末歲初的好時候,韭菜基本上都是頭刀韭菜,買點韭菜過年包餃子是很不錯的,這時候我們收購的韭菜拉著去外地賣經常供不應求,我們賺錢,老百姓也賺錢,大家就都能過個好年。”
早在2005年,武山縣城關鎮清池村無公害韭菜基地就被列為農業部標準化示范園區,韭菜種植集成了多層覆蓋、黃板誘殺、腐熟還田等多種綠色循環生產技術,所產韭菜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口感辛香鮮嫩、胖而不柴,除了炒食、湯用或作餡等食用價值,還有溫中下氣、補腎益陽、健脾提神的藥用價值,武山韭菜遠銷全國20多個省份,深受人們的喜愛。
“清池特別注重韭菜品質,在施肥方面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一般不使用農藥,韭菜品質特別好。近幾年來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經過村兩委引進,群眾自發多樣化種植,有種草莓的,也有種香椿和西瓜的,這些引進的品種品質非常不錯,也深受消費者的歡迎。這幾年經過引進多樣化的品種種植,群眾的收入也非常的好。”清池村黨總支部副書記韓衛說。
近年來,武山縣堅持把蔬菜產業發展作為縣域首要產業來謀劃推動,通過多年的發展,蔬菜種植規模持續擴大,產品的質量逐步的提升,銷售渠道更加通暢,產業鏈條進一步拉長,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武山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韭菜之鄉”、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首批設施蔬菜標準園創建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和全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
武山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柳雙全向記者介紹到:“2021年全縣的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41萬畝,產量達到132萬噸,產值達到了41億元,有效地推動了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被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韭菜、萵筍等25個蔬菜產品被認證注冊為國家綠色A級食品。”下一步,武山縣將立足蔬菜產業發展基礎和優勢,統籌推進蔬菜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以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重點,大力實施種苗培育、規模生產、科技賦能、品牌創建、銷售增收、延鏈擴鏈等六大工程,全力打造產銷為一體的“五十億級”蔬菜全產業鏈,努力打造全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示范高地。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