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融媒體中心1月6日訊(記者 郭永強 包玉霞 張燕燕 馬中奇)“再也不用為惡臭苦惱了!”2021年年底,讓武山縣灘歌鎮黒池殿村村民李全旺高興的一件事是距離家100多米的養殖小區拆遷了。在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沖突中,灘歌鎮政府巧妙“洗牌”,把影響居民生活環境的養殖小區搬遷到遠離村莊的地方,在原地科學規劃建設綠色產業園。
為了發展致富產業,2007年,灘歌鎮黒池殿村規劃了一個占地20余畝的養殖小區。之后,有9戶養殖戶入駐養殖小區,飼養豬、羊超過1000頭只。雖然這種模式的確解決了散養的問題,也富了養殖戶,但隨之而來的惡臭等問題讓周圍群眾叫苦連天。“早上我們還沒起來的時候,蒼蠅就已經鉆到屋里了。”李全旺介紹,光為了消滅蒼蠅,每年就要用掉30多盤蠅香,雖然政府和養殖戶會送一些滅蠅用品,但實際問題解決不了。
一方面是發展,一方面是矛盾。多年來,灘歌鎮政府一直要求養殖場配套相關糞污處理設施,提升功能,改善周邊環境。今年,鎮上制定了《武山縣灘歌鎮黑池殿養殖小區整改方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把養殖戶全部搬遷,并對養殖區域進行了消殺、除臭。“我們持續做群眾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是動員群眾盡快對圈舍拆除;另一方面是有效地幫助群眾銜接國土、環保、縣畜牧中心等單位,對已拆除且有新建意愿的養殖戶找出路,給他們選址新建。”灘歌鎮人大主席何銀東介紹,通過兩個多月的持續用力,僅用一周時間,占地23畝的16棟圈所全部拆除,并對部分地塊進行了復墾,黑池殿養殖小區也成了黒池殿村發展中的一段歷史記憶。
與此同時,距離村莊一公里以外,經過科學規劃,武山縣馬秀芳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里面700多頭豬讓養殖戶延續了自己的產業。“以前在黑池殿養殖小區養的時候離村莊近,村民反映也比較強烈。搬到這兒以后整個都規范化了,離村莊也比較遠了,村民也不反映了。”合作社負責人李永強說。
對于拆除后的養殖小區,鎮上也有了規劃。“下一步,我們主要是緊緊圍繞發展壯大村級經濟,繼續利用這一塊地方建立灘歌鎮黑池殿產業園區。考慮一是發展設施蔬菜種植;二是結合現在的市場形勢發展花卉種植;三是結合中央三部委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資金興辦兩個小型企業。”對于今后的發展,何銀東表示,既要發展能帶來收益的產業,更要以綠色環保為主,讓黒池殿村實現全域美麗。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