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融媒體中心12月20日訊(編輯 郭永強 李竹青)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征程上,武山縣廣大干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奮力書寫時代答卷。
為了把因受疫情影響工期推遲的項目趕上去,武山縣水務局在一天一評比、一周一調度、一周一排位的基礎上,采用紅旗激勵黃牌警告督促機制,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形成你追我趕、爭先恐后、雪恥升位的項目建設攻堅克難局面。今年14個在建重點水利項目截至9月底已有6項工程按期竣工,2項完成98%,其余工程正在水利人爭分奪秒中有序推進。
眼下正是果樹冬季修剪的最佳時期,武山縣果業發展中心邀請市果樹研究所專家、組織鄉土果樹人才走進田間地頭,為果農傳授修剪技術。通過“先進帶動后進”的技術幫帶模式,提升全縣果園管理水平,實現果品產業振興。
武山縣農業農村局執法檢查組奔赴在全縣各個村莊,開展秋冬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活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農資、無證或超范圍生產經營農資、農資產品包裝標簽不規范、變造冒用登記(許可)證和生產經營“白皮袋”種子等違法行為。同時,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工作制度要求,開展執法人員送法下鄉活動,積極宣傳農業法律法規,提高廣大農民的維權意識,也提高了農資經營人員的質量意識和守法意識,為推進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時值隆冬,本是農閑時節,但鴛鴦鎮焦寺村粉條作坊里熱氣騰騰:機器和粉、漏粉,人工撈粉、洗粉、搭粉、上架、曬粉有條不紊,一派繁忙景象。為進一步增強村集體發展活力,焦寺村結合本村馬鈴薯種植的良好基礎及手工粉條悠久的歷史根基,采用村經濟合作社運營的模式發展粉條加工產業。目前,加工廠累計回收農戶自制淀粉4.2噸,平均日產量達到800斤。焦寺村群眾用“勤奮”書寫著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答卷。
山丹鎮任山村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建起“愛心食堂”,為村內行動不便和獨居的建檔立卡戶、低保戶、五保戶和留守、殘疾老人提供每日三餐,讓老人們吃上新鮮可口的飯菜,也讓他們外出工作的子女更加放心。“暖冬行動”中,山丹鎮在全力以赴抓好看望慰問、物資幫扶等行動的同時,大力支持各村根據實際情況創新開展工作,切實把困難群眾的“表情包”作為暖冬行動成效的“晴雨表”,真正讓群眾感到屋暖、身暖、心暖。
咬定青山不放松,擼起袖子加油干。武山縣廣大干部群眾正在以“三牛精神”耕耘著自己的“責任田”,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奮力譜寫武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