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ushan.gov.cn/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8/30/7d776d0181ad45d2a4f7ff9fb29b2413.jpe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8月30日訊(記者 張丁香 張燕燕 楊耀斌 杜娟)一池魚塘,一畦水稻。處暑時節,走進位于武山縣大南河流域的四門鎮下灣村,40多畝生態田里飽滿的稻穗壓彎了腰。停種水稻幾十年后,村里再次重現當年“八月金稻飄香,十月銀米出鄉”的盛景。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武山縣四門鎮下灣村村班子帶領村民種水稻、養鯉魚,走上了“向生態要紅利”的農業發展路子。
![](http://www.wushan.gov.cn/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8/30/cb486dd9d88d4f5a885f0405623974bd.jpeg)
“咱們大南河流域一直有種水稻的傳統,老稻子、老品種,由于生長周期比較長,種出來的水稻口感比較好。”對于曾經的水稻種植,下灣村黨支部副書記柴滿應記憶深刻,他向記者介紹,由于環境的變化,到2000年左右,水稻種植消失了,后來隨著退耕還林等政策的施行,又一次迎來了綠水青山,“生態變好以后,利用(河水)沖刷過的灘涂地和流轉的群眾的土地,就學著做‘魚稻共生’這種生態養魚的方式!
![](/Files261/BeyondPic/2021-8/30/f6e2dc77c9944420baaab045337686dc.JPG)
下灣村區位優勢明顯,洛禮公路和大南河穿村而過。這幾年,村班子一方面推動種植業結構優化,在鞏固現有架豆、花椒、蒜苗等高產值蔬菜種植的基礎上,建成了百畝花椒園1個,帶動全村發展花椒種植235畝;另一方面推動養殖業產業升級,建設了1個魚稻共生生態農業示范園和3個養殖場,生態環保一條線、產業發展一盤棋的景象逐漸成形,村民們拿到了第一批生態紅利,種出來的老品種水稻一斤15塊錢左右,供不應求。
![](/Files261/BeyondPic/2021-8/30/a43ecbe95f8449e8a844a142b8a5150e.jpg)
今年,下灣村被規劃為市級鄉村建設示范點后,村班子下大力氣從“里子”到“面子”推進鄉村嬗變,打算將下灣村打造成旅游小村,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的群眾。一時間,巷內道路改造升級,村內公園拔地而起,美麗庭院處處風光,文明新風撲面而來……“下一步,我們要將下灣村打造成美麗、生態、宜居的旅游小村,吸引廣大游客前來下灣村觀光旅游,并且品嘗下灣村地地道道的農家飯!彼拈T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肖苗苗說,對于下灣村的鄉村振興規劃,鎮上早有打算,主要是圍繞生態良好、交通便利的優勢,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態紅利。
![](/Files261/BeyondPic/2021-8/30/803c1ac9bcdb4aee844a24348ec0d8e5.jpg)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在下灣村,這里的綠水青山留住了鄉愁,也富裕了生活,一幅生態美、田園美、生活美的鄉村振興生態圖正在徐徐展開。
“現在環境改善了,給我們弄了小花園、小廣場,路都鋪了,晚上沒事干的時候把孩子帶出來也有了散步的地方了。下一步我聽村上的干部說要給我們打造農家樂,大家都想試一下。”對于享受生態紅利,村民馬雪林已經躍躍欲試了。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