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1-8/24/89c4a8c334c34af98475825e7af2e347.jp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8月23日訊(記者 蒲愛民)日前,記者走進武山縣高樓鎮玉林溝,看到公路沿線的玉米地里,群眾正忙著收割玉米秸稈,一輛輛裝滿玉米秸桿的三輪車在田間地頭和秸稈收購點之間來回奔波著。
“我們負責回收秸稈,既方便了秋冬作物的播種,也解決了群眾的后顧之憂,群眾都高興的很。”負責收購秸稈的程成草業負責人程經理說,秸稈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寶貴的資源,通過秸稈的回收利用,可以實現了村民、秸稈、企業的無縫銜接。
程經理告訴記者,今年從小麥收割開始,附近村民就把小麥全部運到廠子里用打麥機收糧食,打完之后拿走小麥留下秸稈,再打捆后轉賣給附近的養殖場作青貯飼料。其中,秸稈抵消為加工費,實現了農民、廠子、養殖場“三贏”。
![](http://www.wushan.gov.cn/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8/23/446da2f0f4f5410bb400e0bbc4c0f51a.jpeg)
據介紹,今年玉米秸稈全貯370元一噸,1畝的收購價大概在2700元左右,半貯150元一噸,1畝可以賣450元,光程成草業一個收購點一天大概就可以收150噸到180噸左右,完全實現了變廢為寶。
長期以來,糧食作物收割之后秸稈的去留問題一直是困擾村干部和群眾的一塊心病,現如今,通過回收利用,發展循環農業,走“糧改飼”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讓群眾煩心、干部操心的秸桿,依靠科技實現了變廢為寶。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