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1-8/3/2108032244d5153db96b85e711.jpg)
今年來,龍臺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立足各村特色優勢,注重因村施策,積極轉變思路,大膽創新,及時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出一批凸顯優勢的特色產業,在鎮域范圍內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
![](/Files261/BeyondPic/2021-8/3/21080322444bdf9037f3f872b2.jpg)
一是實現大棚“零”的突破。龍臺鎮位于武山南部山區,海拔1800—3100米之間,由于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龍臺一直沒有種植蔬菜大棚的歷史。今年以來,為了解決群眾增收難題,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產業興、鄉村興的思路,首次在東溝新村引進塑料大棚,種植辣椒、黃瓜、架豆等反季節蔬菜,逐步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截止目前,全鎮已興建塑料大棚9座,種植大棚辣椒、架豆、木耳等作物,每個棚子預計產值一萬五左右。同時,結合龍臺地域優勢和鄉村旅游引進試種藜麥、樹莓、地葫蘆、草莓等新型作物,不僅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時也為增加群眾收入、帶動群眾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工作取得實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Files261/BeyondPic/2021-8/3/21080322445e979828ead96f32.jpg)
二是做好“冷水魚+”文章。龍臺鎮境內生態環境優美,水質資源豐富。近年來,龍臺鎮依托上河峪優質冷水資源和秦嶺細鱗鮭自然保護區有利條件,做好“冷水魚+”文章。在董莊上河峪流域建成冷水魚養殖場6處,占地40多畝,年收入達350多萬元。動員45戶群眾入股冷水魚特色養殖合作社,農戶根據經營效益按股比獲得分紅,形成龍頭企業推動、專業合作社帶動相結合的發展新格局。吸收附近村組的50余名貧困戶勞動力就近到漁家樂、農家樂務工,每個勞動力月收入3000-4000元,進一步增加了群眾經濟收入,拓展了群眾增收渠道。同時,冷水魚極高的營養價值和鮮美的味道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前來品嘗,帶動了本地旅游業的發展。
![](/Files261/BeyondPic/2021-8/3/210803224481b010afd5befe01.jpg)
三是做大“萬壽菊”種植。為實現龍臺鎮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目標,鎮黨委、政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結合全域旅游發展思路,積極引進萬壽菊種植,在全鎮范圍內試驗種植萬壽菊500多畝。龍臺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萬壽菊生長,每畝可實現2000元左右的經濟收益,引進非常成功。7月21日,成功舉辦了龍臺鎮首屆采摘旅游觀光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現在正值萬壽菊采摘季,一片片金黃的萬壽菊鑲嵌在綠油油的山巒之中,美不勝收,不僅為龍臺鎮旅游產業發展勾勒出了新亮點,也為當地群眾開辟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下一步,龍臺鎮將持續擴大萬壽菊種植面積,拉長觀光旅游鏈。
![](/Files261/BeyondPic/2021-8/3/2108032244e54ed3ff16dd4a2b.jpg)
四是做強“特色種養殖”。緊盯龍臺資源稟賦,圍繞蔬菜、中藥材、牛、羊等特色產業和“五小產業”,全方位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各村種植架豆1269.6畝、中藥材2802.9畝、水果玉米342.1畝、飼草玉米846.3畝、馬鈴薯1650畝,大力扶持發展養殖產業,支持群眾養殖豬3000頭、牛1525頭、羊1523只、雞6000只、土蜂養殖500箱,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加快建設鄉村美麗、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生態龍臺。
![](/Files261/BeyondPic/2021-8/3/2108032244ebab69c642adb381.jpg)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