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1-7/12/6adfdb1d15314a90918af9c1535c8ecc.jp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7月12日訊(記者 張丁香 薛妍)今年夏天,武山縣城關鎮北山村的村民郭雙保格外忙碌,他和同村的4個村民聯合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承包起村里的3000畝流轉土地,準備大干一場。
北山村耕地面積4400多畝,由于青壯年勞力大都選擇外出務工,村里的撂荒土地達到1200余畝,同時,與荒山一同被閑置的還有不能外出的勞動力。跟鎮、村干部一番合計下來,郭雙保和幾個同伙決定在承包地里發展種養殖產業。
![](/Files260/BeyondPic/2021-7/12/221d421c05ef475d83c6e9c2bbd34bad.jpg)
“總投資大概就是200萬到300萬,養羊是300頭左右。今年的收入不會太高,因為剛開始的投資比較大,收入估計在30萬左右。還有土地種植這一塊,種的是玉米、大燕麥、辣椒等,這些收入大概也是二三十萬。”預算起今年的收益,郭雙保眼角眉梢中遮掩不住敢想敢干的勁頭。
![](http://www.wushan.gov.cn/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7/12/db67d329941d44cfa5de5a920e3f2a28.jpeg)
今年村里的撂荒地被盤活,與郭雙保一樣高興的還有北山村的村民,合作社的種養殖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現在鎮上流轉土地種了花椒苗,地也耕了,插著紅旗,辣椒苗花都開了。我們村的閑人,還有年紀大一點不能去外面打工的人,都能在合作社里面掙錢,一天100到150元,這比以前荒著的時候好多了。”在合作社里打小工的村民茍平順說。
![](http://www.wushan.gov.cn/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7/12/5c2ca8db90c34072821c0d1e1212c227.jpeg)
今年以來,城關鎮大力推進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在北山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率先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引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規模化經營,推出了種養殖“套餐”。一方面種植水果玉米、辣椒、燕麥、花卉等作物,另一方面建設肉羊養殖示范點,實現了撂荒地的“變廢為寶。”城關鎮執法隊隊長、北山片區區長董文剛介紹,北山村已完成撂荒地農戶自行復耕100畝以上,同時,結合集體經濟的發展,對撂荒地采用農戶依法、自愿、有償的方式向大戶進行流轉。目前,全村的土地流轉已經完成了3000畝左右。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如今,北山村產業路進一步拓寬,撂荒土地重新披上綠裝,“種養殖套餐”不僅鼓了農民的腰包,也殷實了村集體的“家底”,層層疊疊的山屲里播種下了豐收的希望。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