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1-6/11/2106111807bbe4d4759fd485b1.jpg)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6月11日訊(記者 張丁香 郭韻)武山縣溫泉鎮因當地富含礦物質的地熱泉水而得名,溫泉湯浴吸引著縣內縣外、甚至省內省外的游客慕名而來。這幾年,溫泉鎮黨委、政府確定了“政府引導、多元化投入、產業化發展”的旅游開發思路,吸引越來越多社會資本加速“下鄉”,既給當地的鄉村旅游注入新鮮資本血液,又為企業開辟出一片新藍海,實現了一舉兩得。
穿過武山縣溫泉鎮的鎮區小橋,迎面而來的一座徽派建筑映入眼簾,灰瓦、白墻、牌坊、假山交相輝映,這里就是兩年前溫泉鎮建起的鄉村旅游新景點——溫泉山莊。
![](/Files260/BeyondPic/2021-6/11/21061118079fde06ab016dfbf4.jpg)
錢要用在刀刃上,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山莊的副經理馬雯卻告訴記者,山莊投資資金達到了3000萬,修建工程歷時5年,因為他們前期下了很多“笨功夫”。比如為了預防山體滑坡修建了護坡,為了保障冬季泉水保溫訂制了昂貴的保溫層,為了使排水達標引進了先進的排污系統……用馬雯的話說,民營企業家反哺家鄉不能僅僅以利益為導向,更需要社會情懷。
向鄉村旅游要經濟,最重要的是延長產業鏈條。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出臺給了溫泉鎮黨委政府一幅及時的指南針,鎮長成小勝告訴記者,在鼓勵社會資本“下鄉”的過程中溫泉鎮黨委政府甘當“店小二”,加大政策支持,簡化審批手續,激發投資活力,鼓勵社會資本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農耕體驗等產業,充分發掘農業農村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目前,鎮上的旅游類企業已經達到了27家。
![](/Files260/BeyondPic/2021-6/11/210611180712998d24cfb3054d.jpg)
如今,鎮上的游客不再僅僅是奔著溫泉而來,還能在這里住下來,看鄉村美景,吃農家飯菜,餐飲住宿的發展,增加了當地的旅游收入。
好山好水好風光,在溫泉鎮民間資本已經成為撬動鄉村旅游經濟的新杠桿。成小勝告訴記者,接下來溫泉鎮黨委政府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游客中心、購物中心、停車場等配套服務,提升旅游的承載力,另一方面要實施美麗鄉村的“升級版”,讓農村更美,讓農民更富,讓生態的綠色福利惠及更多群眾,以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
![](/Files260/BeyondPic/2021-6/11/2106111807599a418987439580.jpg)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