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b9d8e72204d24fafbb05cb579f0d5588.png)
武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是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中國韭菜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武術之鄉”、“玉器之鄉”。有深厚的革命傳統,紅軍長征三大主力經過武山,播下了革命火種。但由于自然和歷史的原因,武山被列入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六盤山特困片區縣。全縣有13鎮2鄉344個行政村,2013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156個,12.2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貧困發生率高達28.67%。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4cb9a25efb7b454abe10708e7d29293e.png)
伴隨著全國脫貧攻堅的號角,武山縣委、縣政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發揚長征精神,帶領50萬武山兒女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脫貧攻堅壯麗畫卷。2018年底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考核中均被評為“好”的等次;2019年底全縣貧困村全部退出,被評為2019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20年全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預計達到9526元,較2013年的4381元增長117%,其中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3年的2518元增長242%,2020年達到8624元,順利通過了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驗收,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c2062050d2f74aafbfde6c9e0e8a1389.png)
響鼓重錘凝聚脫貧攻堅磅礴力量
武山縣委、縣政府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必須堅決完成的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在中央和省、市的堅強領導下,舉全縣之力,以敢死拼命的精神、爭分奪秒的勁頭和“貧困不除、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頑強意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建立指揮、責任、幫扶、督導“四大體系”,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18個專責工作組,縣四大組織主要領導包抓特困片帶,實行縣級領導包抓鄉鎮、聯系村戶制度;出臺了《舉全縣之力實現整縣脫貧的意見》《武山縣落實“四個不摘”鞏固拓展工作成果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有力有效保障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實。堅持黨建引領、強基固本,建立了縣、鄉、村包抓脫貧攻堅的責任體系,選優配強鄉鎮和貧困村領導班子,提拔脫貧攻堅一線干部255名,擇優入編鄉鎮項目人員109名,選派156名貧困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長、313名幫扶隊員、9716名幫扶責任人到村開展工作,筑牢了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構建了力度空前、績效良好的資金保障體系。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f9bb139b42c143ee9be51df719e39b1e.png)
全民動員,凝聚合力,構建了東西扶貧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脫貧幫扶體系。天津寶坻區、證監會、深交所傾情傾力幫扶我縣,累計落實各類幫扶援助資金超過1.58億元。先后互派120多批次考察團對接幫扶工作,建立了寶坻經濟開發區武山園、武山縣駐寶坻區勞務聯絡站,武山農特產品入駐寶坻勸寶超市,在教育衛生、安全飲水、危房改造、勞務輸轉、產業發展等領域實施了一大批項目。扎實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152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140個村,構建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大扶貧格局。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ab783ba4354849fd9dcbce77dfa458a0.png)
產業引領鑄造脫貧攻堅強大引擎
把產業扶貧作為拔窮根、穩增收的治本之策和長久之計,落實產業扶持資金3億多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蔬菜、勞務、中藥材、畜牧、果品等特色富民產業和“五小”產業,形成了“蔬菜主導、多業并舉”的富民產業體系。堅持蔬菜首位產業不動搖,202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總產量132萬噸,產值24.5億元。特別是針對貧困面較大的淺山干旱山區,縣財政連續5年每年投入1000萬元,扶持群眾發展豆角等特色增收產業,5萬畝的種植面積、10萬噸的產量、2.5億元的產值、綠色A級認證的品質,武山豆角實現了“下江南”、“闖關東”、“走西口”,遠銷京津等20多個省、市,帶動群眾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被群眾親切的稱為“金豆角”。種植中藥材6.5萬畝,牟坪矮化密植蘋果園等優質果園面積達13萬畝,全縣畜禽養殖總量達到169萬頭,貧困群眾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創新實施了水果玉米異地種植及加工扶貧項目。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f6aa439bf8e94b01a728e674629034eb.png)
堅持延長產業鏈條,建成武山縣蔬菜科技示范園、洛門蔬菜批發市場、興農果蔬5萬噸冷鏈物流、果蔬保鮮庫16座、產地市場68個、隴漿源蔬菜深加工廠;引進了唐人神集團100萬頭生豬綠色養殖全產業鏈項目、天津中科云健康農產品精深加工、大禹集團西梁灌區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等一批農業產業項目,夯實了農業產業基礎。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ca0fb1fb38ba4cd4a49e8a8f4df03de2.png)
榆盤鎮河程村,光伏矩陣熠熠生輝,投資2.04億元、總裝機容量23.7兆瓦的光伏扶貧項目,累計發電2738萬度,產生收益2053.5萬元,受益貧困群眾3601戶15897人,帶動戶均年增收3700元以上,156個貧困村村均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9萬元以上,光伏扶貧為成為群眾增收的“陽光存折”。
![](http://www.wushan.gov.cn/Upload/main/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0/12/11/acafec13e2be4b648a496c6411ed945d.jpeg)
大力開展挖掘機、焊工等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累計培訓勞動力5.08萬人,年輸轉勞動力10萬人以上,年均創收超過20億元。特別是今年來,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制定出臺了鼓勵支持務工就業、援崗穩企12項硬核措施,開展“點對點、一站式”直達“保姆式”服務,發放各類獎補資金1597萬元。今年累計輸轉勞動力10.96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5.26萬人。在全縣設置服務性崗位5735名,扶持創辦扶貧車間34個,動員縣內企業吸納群眾就地轉崗、帶動7965多名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扎實開展消費扶貧,在天津、北京、廣州等地建立消費扶貧專館8個,建成線上線下專區11個,今年以來,僅東西部扶貧協作銷售武山農特產品1.4億元,帶動貧困群眾25767人增收。通過多措并舉,形成了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幫扶拉動、改革創新驅動、政策和保險兜底保障的多元支撐的群眾穩定增收體系,助推貧困群眾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3c493a49461145ec9e77645086fa951d.png)
舊貌換新展現脫貧攻堅美好愿景
強力推進水、路、房、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戶戶自來水、家家無危房”,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55處,解決了全縣農村群眾的安全飲水問題,農村安全飲水覆蓋率和保障率分別達到100%和95%以上。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694d9b97777349908b89fd25a6682ea2.jpg)
開展交通大會戰,累計投入資金5.13億元,建成各類道路2250公里,建立了暢通全縣、覆蓋各鄉鎮、通達各村、硬化入戶的道路體系,2015年率先在全省實現行政村通硬化路全覆蓋,率先在全市實現所有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砂化全覆蓋,位列全省第二,全省交通扶貧攻堅農村公路建設現場會在武山成功召開。
累計改造危房10480戶,特別是投入3000多萬元,對1019戶無能力建房的特殊困難群眾政府兜底建房。2019年以來,對影響視覺形象的舊房進行了維修改造,圓了廣大貧困群眾的“安居夢”。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5e72adf525c741338bf40eab4401441a.png)
“十三五”期間,投資4.33億元,搬遷貧困戶1465戶7155人,目前已全部入住新居,搬遷群眾就地就近上學、就醫,通過“扶貧車間”務工等方式實現穩定就業,確保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6ce9738b7e054321997692d182452c70.png)
自然村通動力電、標準化村衛生室、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兒園、4G網絡、村級綜合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
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新改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3.5萬座,行政村衛生公廁156座,綠化村莊344個,實施了洛門、鴛鴦、灘歌等5個鎮村污水處理站,龍臺、楊河等7個垃圾焚燒站和6個轉運站,拆除空心房9566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3e4e1d466fd54c57b23bc236ea3bd24c.png)
完善服務群眾幸福感顯著提升
著力完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兩免一補”和“營養餐”等教育扶貧政策全面落實,累計投入9億元,實施義務教育學校項目551個,新改建校舍29.4萬平方米、幼兒園139所。建立了雙線三級控輟保學責任制,全縣適齡兒童無因貧輟學,貧困家庭適齡學生都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全縣教育質量連年攀升,近兩年有4名學子考入清華北大,200多名學子進入雙一流高校深造。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a72cbccb79384890a8a93e7a665850bc.png)
扎實推進健康扶貧,貧困人口全部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報帶來的便利,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有效解決。
建立健全了低保、五保、殘疾人、重病患者等農村特殊困難群眾關愛保障長效機制,累計發放救助資金9.95億元,全面落實“雙監護人”、定期走訪探視等制度,特殊困難群眾生活質量和精神面貌明顯改善。
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宣傳教育、評選表彰等多種方式,教育引導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激發。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15d81e2a2d5b486e84963b40a037e36f.png)
大力弘揚勤勞致富、勞動光榮、勤儉持家、孝親敬老等傳統美德,培育文明生活方式,推進移風易俗,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如今的武山,到處是“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喜人景象,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已潑墨成形!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c661992e38244bf8b3f41ed2caa98f05.png)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取得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后,我們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四個不摘”,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堅持攻堅責任不減、工作力度不減、工作勁頭不減,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旺盛的干勁,推進鄉村振興,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攜手并肩,拼搏奮進,同心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1/90c001523282411e8150114ecd80fec0.png)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