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不等不要,主動脫貧當自立;他們勤奮努力,帶動脫貧當自強;他們乘著扶貧好政策,打拼幸福新生活。他們是曾經的貧困戶,現在的脫貧致富“明星”。從即日起,武山縣融媒體中心推出【脫貧之星】系列報道,將鏡頭對準全縣各鄉鎮涌現出的脫貧代表,看看他們的脫貧致富故事。
![](/Files259/BeyondPic/2020-6/8/536d03003de24fe4b29f65355602dd9e.jpg)
武山縣四門鎮松樹村村民汪謝軍在村兩委的支持和幫助下,學習包子制作技術,開了自己的包子店,“包”出了幸福新生活。今天【脫貧之星】為大家講述汪謝軍的脫貧致富故事。
今年43歲的四門鎮松樹村村民汪謝軍多年來由于家里人多地少,缺少勞動力,家里的生活異常貧困。再加上念書少,文化程度低,掌握新的務工技能存在困難,外出務工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無法形成支撐脫貧的增收渠道。
![](/Files259/BeyondPic/2020-6/8/4a0a9b61aba44ff4a58af7b5961aaab7.jpg)
2015年,汪謝軍聽了村委會關于脫貧致富的詳細講解,感到這次精準扶貧活動就是自己扭轉困境的一次絕佳機遇,他下定決心要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振奮精神,堅定信心,爭取盡快走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在村兩委的支持和幫助下,汪謝軍開始學習包子制作技術。萬事開頭難,由于沒有資金,自己做的包子沒有市場,銷路不是很好,很長一段時間成了汪謝軍的心病。村委會了解到他的難處,利用政策支持,為汪謝軍提供辦理精準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用于支持他的包子鋪。
![](/Files259/BeyondPic/2020-6/8/c82cdf608f6747dcaf252a62fdc5cf13.jpg)
汪謝軍努力學習技術,在洛門鎮租了門面,和妻子用心經營包子店。由于踏實吃苦,生意漸漸好了起來,汪謝軍的家庭收入逐步提高,他成功的走出了大山,從農民轉變為小商戶。2018年家庭可支配收入31297.2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471.04元,兩不愁,三保障已達標,實現脫貧。
汪謝軍在創業的歷程中致富不忘左鄰右舍,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接待鄉親前來參觀學習,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總是騰出時間來把自己所學到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提供給大家。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利用學習技術成功致富奔小康,汪謝軍是成功的典范;為未脫貧戶提供幫助加油打氣,汪謝軍是年輕人學習榜樣;包包子“包”出了新生活,汪謝軍是實打實的“脫貧之星”。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