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8/BeyondPic/2020-3/16/698a78cb71e04b1db23ad4310ba619fe.jpg)
這是一張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武山縣人民政府頒發給第六區大陽鄉楊屲村居民羅德娃等六戶群眾的土地房產所有證。證件所指就是現在的龍臺鎮楊咀村。從1952年至今,楊咀村村史館保存的歷史資料不曾間斷,歷史信息十分厚重,它們訴說著村莊的演變,見證著社會的變遷。
![](/Files258/BeyondPic/2020-3/16/a722fd2af5084c56adbbbce0aa0463e6.jpg)
“我們村的歷史資料非常多,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都是一代代楊咀村村民集體智慧的結晶。現在和以前的生活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僅要完整保存,還要讓這些老物件去教育下一代。”村支書楊吉林說,現在,我們把村史館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在一起,主要作用就是要通過各種特色實踐活動,更好宣傳、教育、服務、凝聚群眾,動員和激勵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Files258/BeyondPic/2020-3/16/e4df2b4549c044018013dc283ac86a82.jpg)
文明在于實踐。楊吉林不僅是村史館建設的推動者,也是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愿者。現在是春耕備耕黃金時節,他和村兩委班子正帶領著由黨員、村組干部、公益性崗位人員、志愿者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隊員一道,開展春耕生產志愿服務。
![](/Files258/BeyondPic/2020-3/16/fa3aa21a9e7e46999b93c9955e39aabf.jpg)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像這樣能反映當代社會發展進步和當地群眾生活的歷史細節、歷史資料,在楊咀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有很多很多。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近年來,武山縣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服務效能,打通宣傳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扎實有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任務落實,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縣上立足現實,植根大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準務實進行志愿服務,廣泛深入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建設幸福美好小康武山凝聚強大力量。
![](/Files258/BeyondPic/2020-3/16/e7a72e328e0b43028051c386d03fd585.jpg)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