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文化進萬家”、紅色文藝輕騎兵進鄉村、鄉村百姓春晚......營造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文化氛圍。
“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公婆”“最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 掀起了鄉村先進典型評選表彰熱潮。
走訪慰問、送溫暖、送年畫、送春聯……“春風行動”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正在通過各種方式融入武山老百姓的生活。
武山縣充分利用新春佳節有利時機,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積極作為,不斷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積極開展春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加快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往實里做、往深里走,著力推動在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上取得實際成效,讓文明新風吹進了百姓的心坎里。
示范齊上陣 鄉村文化興
1月15日,武山縣灘歌鎮文化站大院內人潮如流、熱鬧非凡,空氣中洋溢著歡樂、喜慶的味道。2020年武山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活動在灘歌鎮文化站舉行。武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新風培育、科技科普、普法宣傳、衛生醫療、文化體育等志愿服務隊以及鎮志愿服務隊“擺攤設點”,開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文藝演出、專家醫療義診、農業技術咨詢、法律咨詢等系列活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引領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如同冬日的暖陽,灑在群眾身上,暖在群眾心間。
來自縣人民醫院的志愿者、醫師李衛星參加了當天的義診活動,他說能為當地老百姓提供衛生健康方面的幫助,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縣級醫院的醫療水平,享受到家門口的醫療服務,他覺得非常值得。
為了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引領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武山縣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助脫貧·文明進鄉村”、“迎春送福進萬家”、“情暖新春”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春節系列活動,舉辦“牢記初心·共筑未來”春節文藝晚會、“春風正少年”少兒春晚、“把幸福帶回家”百姓春晚,組織文化文藝志愿者小分隊赴貧困鄉村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節儉文明過年,將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化服務送到了千家萬戶。而與此同時,鄉土文化志愿者打造非遺、民俗等傳統文化節目展演、鄉村春晚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已然成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時髦項目,普遍興起在田野鄉間,為群眾送上了新時代健康質樸的精神食糧。
春聯送上門 溫暖進萬家
“今天村上請我來參加活動,還拿到了書法家寫的中堂,太高興了。”現年90歲的山丹鎮陽山村老黨員薄七娃拿著中堂說。聽說老黨員薄七娃已經90歲高齡,書法家專門為其寫了一副“壽比南山不老松”的中堂。
當天,縣上幫扶單位組織的志愿服務隊冒著嚴寒現場揮毫潑墨,飽含激情地為鄉親們書寫了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家風、家訓正能量的春聯,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幅幅喜慶吉祥、散發著墨香的春聯增加了不少年味,讓文明新風悄然飛入百姓家。
“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易地搬遷政策好,村民心中謝黨恩”“春臨大地花開早,福滿人間喜事多”……一句句新春吉語躍然紙上,群眾在翰墨飄香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深情掛念和溫暖關懷。
武山縣各級各部門結合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廣泛開展以走訪慰問、送溫暖、送年畫、送春聯及關愛保護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特殊困難群體等為主題活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行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典型來引領 鄉風更文明
“今天受到了表彰,我感到非常高興,今后將發揮自己的模范作用,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引領文明鄉風!” 受表彰的灘歌鎮王磨村村民張尚武激動地說。
春節前夕,武山縣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如火如荼,“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及“好媳婦”“好公婆”“最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活動在廣大鄉村全面鋪開,第五屆“奉獻武山·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隆重舉辦,縣—鄉—村三級評選表彰活動宛若一幅優美的文明長卷鋪滿武山大地。
先進典型一串串閃光的名字,把紙上的空洞“大道理”變成身邊動人的“小故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集中展示了愛崗敬業、苦干實干的優秀品質,集中體現了牢記使命、擔當作為的奉獻精神,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全社會趕學比超、遵德守禮,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凝聚起共建幸福美好小康武山的精神力量。
“文明實踐活動接地氣,才有生命力。我們在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的過程中,結合身邊人與事,把一些大道理變成小故事,闡述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提高群眾思想覺悟、文明素養,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灘歌鎮黨委副書記康曉雷說。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武山縣因地制宜整合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建成理論宣講、教育引導、文化體育、科技科普、衛生健康、法治宣傳、新風培育等7支縣級志愿服務隊和15支鄉鎮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的文明實踐活動,用 “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新思想、新政策、新風尚送到了人民群眾身邊,形成了助力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小康的強大合力,讓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