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山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加快林業生態建設,注重林業建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全面提升林業生態建設水平。
一是加大項目實施,林業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今年秋季,武山縣積極爭取林業生態項目,加快生態造林項目實施,依托天保工程、新一輪退耕還林、中央財政補貼造林、螞蟻森林人工造林等十大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加大造林力度,加快造林步伐,秋季造林全面完成,完成各類造林5萬多畝,同時,對去年造林區域全面開展了補植補造,鞏固林業生態建設成果。
二是加強質量管理,生態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縣林業部門精心組織安排,嚴格落實包抓指導責任制,將每一項造林任務靠實到具體責任人。全面實行種苗招標采購制度,建立苗木質量管理檔案,嚴格苗木質量責任追究制,加強苗木質量管理,優先選用縣內優良鄉土樹種,嚴禁不合格苗木用于造林。持續采用工程隊承包造林機制,科學規劃設計,精心選擇樹種,加強造林技術指導,從嚴驗收管理,全縣林業生態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是助力脫貧攻堅,持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注重林業生態建設與脫貧攻緊密結合,將林業生態項目優先規劃布局到貧困村,在林業生態項目實施中優先吸納貧困群眾務工,引導貧困群眾通過參與林業生態項目建設增加收入。認真落實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精準脫貧要求,將生態護林員新增指標優先安排到貧困村和貧困戶,全縣新增生態護林員1053名,目前已有生態護林員1500人,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工資8000元,并為每個人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險。引導貧困群眾通過參與林草生態保護獲得穩定收入。同時,在扶貧車間為護林員訂制工作服1500套,支持扶貧訂單6萬多元。搶抓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機遇,鼓勵扶持貧困群眾育苗,與貧困戶簽訂育苗合同,加強育苗技術指導,大力發展育苗產業,引導貧困群眾通過林木育苗增加群眾收入。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