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7/BeyondPic/2019-2/15/26b3019850044dfb9d96b887c42d8f4b.jpg)
近年來,武山縣把光伏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戰略舉措和重要增收產業來抓,多方籌措資金,強力推進光伏電站建設。2018年,武山縣投資2.04億元新建榆盤河程、咀頭彭坡兩個光伏電站,共裝機23.7兆瓦,已成功并網發電,受益貧困村156個,受益貧困戶3615戶,光伏產業成為武山縣脫貧強有力的支撐。
![](/Files257/BeyondPic/2019-2/15/238f51ce2db146bbbe198e403cfe997d.jpg)
因地制宜 劣勢變優。武山縣榆盤鎮河程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距縣城30公里,該村地勢低平,有大面積連片的荒灘,特色農業產業難以發展。在此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可以有效利用閑置山地資源和光照強優勢,節約大量農業用地,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把劣勢資源轉變為優勢資源。在充分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武山縣在河程村流轉土地595畝,整合了全縣48個貧困村的光伏項目資金,集中建設光伏發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約為21.7兆瓦,預計年發電將近3000萬度,收入2000多萬元,原本看似價值不大的劣勢資源一舉轉變為優勢資源。
![](/Files257/BeyondPic/2019-2/15/ab1fddbbf0dc4b1685e3ce779b8a9fe3.jpg)
建立機制 持續造血。為了建設好光伏發電項目,武山縣主動“走出去”學習考察,借鑒其他地區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好的經驗和做法,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武山縣光伏扶貧項目實施方案》。為方便后期運營管理,武山縣還成立了武山惠民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與貧困村建立并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對集中式光伏發電實行統一管理,貧困村按股份紅,節約運營成本,使扶貧成效持久化、最大化。一方面,貧困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武山縣現有未脫貧的貧困村,大多數村集體收入來源單一,且自身造血功能不強。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建成投產后,156個貧困村每年各村收入可達1.5元以上,穩定達到或超過貧困村退出標準。另一方面,3615戶貧困戶光伏扶貧受益戶可穩定增收,2018年已帶動每戶增收3000元。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有利于運營管理,同時可解決當地部分貧困戶就業,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
![](/Files257/BeyondPic/2019-2/15/329e9bda30144832b0db726766eef1f5.jpg)
強化發動 整合資金。光伏扶貧發電項目是武山縣脫貧攻堅重要工程,武山縣嚴格執行扶貧政策規定,加強光伏扶貧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和審計。加強對光伏扶貧相關政策、項目建設動態、實施效果等方面的宣傳推廣,讓社會各界全面了解光伏扶貧工程,引導廣大貧困戶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光伏扶貧工程,形成上下聯動推動工作的良好氛圍。建設光伏電站需要巨額資金,武山縣暢通渠道,多方籌措資金,整合財政扶貧資金、到戶產業資金、易地搬遷產業資金、縣級整合涉農資金、天津幫扶資金、省級預算等資金,已到位1.19億元,有效保證了光伏電站2018年并網發電,為武山整縣脫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