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16173.jpg)
2018年,武山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各項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圍繞整縣脫貧目標,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和治本之策,緊盯到戶產業這個核心,采用繡花式產業扶貧的辦法,搶抓機遇,創新措施,狠抓落實,興產業、補短板、強弱項,全縣產業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18739.jpg)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武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將產業扶貧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成立了由縣長擔任組長,分管副縣長擔任副組長,19個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武山縣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和產業開發專責工作組,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全力保障了全縣產業扶貧工作順利開展。多次籌備召開專責工作組會議,研究部署產業培育,產業扶貧專項資金貧困戶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相關產業扶貧事宜。制定下發了《武山縣產業精準扶貧“1+6+1+1”實施方案》、《武山縣專項扶貧資金入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管理辦法》、《武山縣產業扶貧精準脫貧到戶到人任務分解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產業扶貧相關政策文件,分解任務,靠實責任,確保貧困村主導產業發展、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持續增加和貧困戶穩步增收脫貧。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22437.jpg)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今年全縣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超過2億元,落實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304萬元,嚴格按照“兩個70%”的要求,投入到戶產業扶持資金18454.8萬元,占到戶扶貧資金的79.5%。其中,精準扶貧貸款貼息資金3112萬元;光伏扶貧項目7120萬,帶動15鄉鎮156個貧困村3615戶貧困戶;農村“三變”改革村級集體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項目956萬元,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36家,帶動貧困戶956戶;農村“三變”改革村級集體入股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發展項目4582萬元,入股龍頭企業16家,帶動貧困戶40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畜牧養殖到戶項目1242萬元,帶動貧困戶1242戶;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旱作農業種植126.8萬元;特色產業扶持1316萬元,確保產業扶貧資金精準足額到戶到人,資金到位率100%。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52106.jpg)
三是培育壯大多元增收產業。投入1200萬元獎補資金,扶持群眾種植豆角5萬畝、中藥材6萬畝,確保適宜區域貧困戶戶均種植豆角、中藥材等經濟作物2畝以上。投入1242萬元,實施貧困戶畜牧養殖到戶項目,扶持1242戶貧困戶增收。投入50萬元資金,扶持貧困戶發展養蜂產業,為全縣327戶貧困戶扶持帶蜂蜂箱509箱,蜂箱421箱。投入50萬元資金,扶持灘歌鎮北山、黃山、郭地3村貧困戶栽植烏龍頭1000畝,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致富。截止目前,全縣種植蔬菜39.6萬畝(其中豆角5.09萬畝)、馬鈴薯24.2萬畝、小麥21萬畝、全膜玉米13.08萬畝、油菜8萬畝、中藥材6萬畝、優質果品9.6萬畝;全縣牛存欄6.07萬頭,羊9.78萬只,豬28.8萬頭,雞117.2萬只,其他養殖6.98萬頭只。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59256.jpg)
四是創新實施異地扶貧產業。創新推出異地產業扶貧新模式,篩選2000名貧困群眾,組建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省金控集團借資、農戶入股的方式為專業合作社籌措資金,專業合作社以項目股份方式將資金投入中美國玉公司水果玉米種植項目,建立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每人分紅4000元,帶動全縣2000名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66364.jpg)
五是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武山縣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貧困村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意見》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武山縣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方案》和《關于推進貧困村農民合作社發展的實施方案》、《武山縣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全覆蓋行動省級補助資金管理細則》等相關政策文件。按照省市要求,認定我縣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武山縣第九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授予“武山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榮譽稱號。截止目前,全縣有農民合作社1001家,其中156個貧困村農民合作社達到476家,實現了貧困村2個以上合作社全覆蓋。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68077.jpg)
六是全面推開農村“三變”改革。今年投入5538萬元,以“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的農村“三變”帶貧模式,由村集體入股到縣內16家龍頭企業和3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接入股資金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分別按照入股資金年10%和8%的紅利率向村集體保底分紅,再由村集體對入股貧困戶進行二次分配,帶動全縣5000戶貧困戶穩步增收,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能力。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69199.jpg)
七是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新途徑。在50個貧困村投入100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每村配股20萬元,以“企業+貧困村+貧困戶”的農村“三變”帶貧模式,入股到甘肅伏羲藥業公司,用于中藥材收購、貯藏、加工、銷售,每村分紅2萬元,計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再由村級以購買服務方式,帶動1000戶貧困戶穩定增收。加快實施光伏扶貧項目,由武山縣惠民新能源公司專門負責項目融資及收益分紅,為全縣156個貧困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帶動3615戶貧困戶穩定增收,為156個貧困村分紅234萬元,每村1.5萬元。全縣156個貧困村都有集體經濟收入,沒有集體經濟“空殼村”。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84809.jpg)
八是強化農業科技推廣。成功舉辦全市產業扶貧村干部培訓中藥材班和蔬菜班,培訓64個深度貧困村村書記、村主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科技特派員256人;舉辦全縣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班,培訓15個鄉鎮120名鄉鎮農技人員;完成今年省上下達500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和10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示范培訓任務;完成畜牧到戶養殖項目培訓1242人,為提高村干部、基層農技人員政策理論水平、服務帶動能力和產業扶貧本領,助推產業扶貧深入開展提供技術支撐。在貧困村開展以蔬菜、豆角、中藥材、馬鈴薯等農作物種植技術和畜牧養殖技術為主的培訓班600多期,培訓農民3.5萬人次,發放培訓資料、宣傳明白紙、農業標準化生產規程等宣傳培訓資料9.6萬多份。同時抽調農業、畜牧、蔬菜、果業等部門的156名農業科技人員到貧困村駐村,擔任農業科技特派員,開展幫扶指導,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升群眾產業發展水平。
![](/Files256/BeyondPic/2018-11/6/1541382538286961.jpg)
下一步,武山縣將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指示精神,全力做好產業扶貧,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武山努力奮斗!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