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山縣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為重點,緊盯貧困家庭勞動力狀況和意愿,整合培訓資源,圍繞農業實用技術、勞動力就業技能和創業致富帶頭人持續開展特色培訓和創業培訓,切實提高了培訓的精準性和實用性,實現了貧困群眾就業有技能,致富有門路。
一是抓產業技能培訓,促增收脫貧。為了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武山縣把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布局、群眾發展意愿、市場技能需求相結合,堅持按需培訓、精準實施、實用有效的原則,對重點對象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確定中藥材種植技術、果樹栽培與管理、山野菜(烏龍頭)種植和中蜂養殖技術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將實用技術送到農戶門口,將群眾帶到搞得好的培訓縣外基地實地觀看學習,培訓時間長、學習內容精,讓培訓內容與農村勞動力的“口味”精準對接,切實讓群眾學到技術,掌握方法,共培訓中藥材種植技術452人,果樹栽植100人,烏龍頭栽培技術101人、中蜂養殖技術150人、工藝手編230人。
二是抓創業技能培訓,促持續脫貧。按照“先富幫后富”的基本理念,采取“創業培訓+典型帶動”的模式,提高培訓層次,把有培訓需求和有發展能力的群眾集中起來培訓,確定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農家樂培訓和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電商培訓,在培訓課程上堅持技能脫貧與精神脫貧緊密結合,充實引導創業、創業難題破解等方面的內容,幫助扶貧對象堅定信念,積極創業就業,實現長久脫貧。讓他們在培訓后找到適合自己創業的脫貧路子,變“我要當貧困戶”為“我要勞動致富”,共培訓養殖技術33人、農家樂經營提升32人、電子商務33人,有效的提高了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帶富能力。
三是抓就業技能培訓,促穩定脫貧。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逐一進行摸底調查、分類施策,按需提供培訓服務,對初中文化以上的20-35歲農村青年開展挖掘機、裝載機、電工和焊工技能培訓,對農村婦女開展家政服務培訓,對農村留守婦女開展工藝手編培訓,讓貧困群眾憑借一技之長,找到一份合適工作,穩定提高收入。通過培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截止目前,共培訓挖掘機、裝載機共三期100人,全部取得了上崗證和資格證,培訓家政服務員107人,有效提高了務工人員的技能水平,為增收提供了足夠的技能保障。
四是嚴密組織,確保培訓質量。為進一步提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培訓項目質量,縣扶貧辦精心研究、周密組織,嚴格管理培訓。培訓前,按照培訓對象的需求進行摸底,分類提供培訓服務,確定培訓項目,并制定了詳細的培訓方案。然后,向各培訓機構發出招投標公告,根據培訓機構制定的項目方案,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招投標,確定項目實施單位。培訓工作開始后,縣扶貧辦派出專人對培訓工作全程進行監督,確保培訓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深入推進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培訓項目制度化、規范化。
截至目前,全縣共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74萬元,確保有培訓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全部參加培訓。其中,第一批省級專項扶貧資金130萬元,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0萬元,天津市寶坻區幫扶資金50萬元,第二批天津幫扶資金64萬元。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