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山縣馬力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鎮“一號工程”,在抓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工作的基礎上,鎮黨委、鎮政府精心謀劃,大膽探索,借鑒“三變”改革經驗,在“變”字上做文章,積極探索沙產業助推精準脫貧新路子,既促進了貧困戶增收,增加了村級集體積累,又疏浚了河道,有力助推了全鎮精準脫貧。
一是精心謀劃定思路。暴洪災害后,榜沙河馬力段河床抬高,泥沙阻塞河道,嚴重影響行洪安全。針對河道疏浚工作任務重、資金需求大的難題,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并經市、縣水利部門批準備案后,確定把沙產業與脫貧攻堅和河長制落實緊密結合,謀劃以市場化手段思路,采取“公司化運營,村集體全程參與,鎮政府監管”的方式推進河道疏浚,并成立了沙產業領導小組,制定疏浚方案,確定分管領導,為全鎮沙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奠定了基礎。
二是探索資源變資金。組建成立馬力惠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榜沙河泥沙沉積較多的榜沙、南陽、民武、馬力、楊坪、余寨段設立6個疏浚點,以村為單位,分段疏浚,并明確規定了采挖范圍、深度等標準,在鎮村兩級監管,嚴格按照水利部門技術要求疏浚,按一定比例向公司繳納經營收益,資金由公司設立專門賬戶統一管理,共收益33萬元,實現資源變資金。
三是分紅帶動促增收。把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來抓,篩選確定了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和收入增長相對較慢的2018年預脫貧戶作為分紅對象,召開分紅大會,按照每村5000至8000元、貧困戶每戶1000元的標準,向黎堡等6個村集體和雙場等4個深度貧困村的101戶今年預脫貧戶分紅14.2萬元,剩余收益將用于其他村集體積累。通過沙產業分紅,進一步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和部分村集體積累。
四是規范管理建機制。堅持將沙石產業發展作為助推精準脫貧和落實河長制的有效舉措,進一步健全完善沙產業運營模式,堅持每年汛期后,對榜沙河和龍川河馬力境內段河道進行統一、有序疏浚,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貧困戶增收和村集體積累,形成沙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長效機制,達到河暢、堤固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