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532513826841151.JPG)
大力發展豆角、中藥材產業是武山縣委、縣政府結合脫貧攻堅實際持續推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富民產業。近兩年,縣財政每年列入專項獎補資金1000萬元,在全縣4個貧困片帶大力扶持推廣豆角種植,在南部高寒陰濕山區大力扶持推廣中藥材種植,增產增收效果顯著,群眾認可度非常高。2018年,全縣15個鄉鎮完成正茬豆角種植3.6萬畝,復種豆角種植完成1.4萬畝,建成城關南峪溝等一批集中連片示范點。從當前產量和銷售情況測算,預計全年豆角產量將達到10萬噸,產值達2.5億元。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532513846904415.jpg)
一是緊貼脫貧攻堅任務,做好富民產業謀劃。豆角、中藥材種植投入小,見效快,是貧困群眾增收最快的致富產業,縣委、縣政府堅持把豆角、中藥材種植作為脫貧攻堅的富民產業、助推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重要抓手來大力扶持發展?h農業局科學謀劃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對包括豆角和中藥材在內的作物種植預留地塊進行提早安排部署,并組織技術人員和鄉村兩級干部一起逐村開展動員宣傳,采取種植作物效益算賬對比的辦法,鼓勵貧困戶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積極種植豆角、中藥材等增收作物;各鄉鎮積極引導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返鄉農民工流轉土地,發展豆角、中藥材等多元富民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強脫貧致富能力,確保豆角、中藥材富民產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532513846816339.jpg)
二是大力宣傳發動,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為了加大豆角、中藥材種植的宣傳力度,各鄉鎮組織專門力量與農業部門技術人員一起深入農戶院落、田間地頭,廣泛宣傳豆角、中藥材的增產增收優勢及縣委、縣政府培育富民產業的獎勵扶持政策,積極動員群眾在適宜區域種植豆角和中藥材。縣農業局制作了《小豆角,大產業,托起脫貧致富小康夢》、《武山縣中藥材發展紀實》等專題片,在縣電視臺和各鄉鎮播放宣傳;為了方便群眾掌握種植技術,專業技術人員編寫了《武山縣山旱地全膜雙壟溝播豆角栽培技術培訓手冊》和《武山縣中藥材技術規程》,兩種培訓資料已印刷3萬余冊,農業局抽調70多名技術干部與鄉鎮農技中心技術人員一起,對種植農戶開展以豆角、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實現了豆角、中藥材種植上整地、施肥、品種選擇、播期及茬口安排、主要生育期田間管理等關鍵技術全程跟蹤技術服務,確保農戶掌握各項種植技術,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豆角增產,種植農戶增收。特別在豆角種植中,按照不同海拔地域條件,指導群眾錯開播種時間,實現了錯季種植、均衡上市,保證了豆角銷售價格的持續穩定。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532513846892611.jpg)
三是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延長產業發展鏈條。建成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啟動新建了一批產地蔬菜銷售市場,發展壯大了一批帶隊能力強示范作用大的蔬菜、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加工企業,積極培植運銷經紀人隊伍,大力推行農超對接、電子商務、定點直銷等銷售模式,第一時間把武山豆角、中藥材推向全國市場。為了防止旺季出現豆角滯銷的問題,縣政府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建設了洛門5萬噸冷鏈物流、金鑫萬噸冷鏈物流等項目,調節市場供銷,降低豆角產業風險,增加群眾收入。扶持金隴公司、森源果蔬等蔬菜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豆角精深加工業,建立了“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初步形成了貯存、粗加工、包裝、運銷一體化的營銷體系。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532513846873315.jpg)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近兩年,縣財政每年列入專項獎補資金1000萬元,大力發展豆角、中藥材產業,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各鄉鎮創新工作機制,充分利用扶貧貸款和互助資金,組織采購豆角支架、地膜、肥料、種子、種苗等農資,在播種前及時補貼發放給種植農戶,切實提高了貧困農戶發展富民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金融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協調金融機構落實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推出“隴菜通”、“惠隴通”等信貸產品,創新“銀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金融扶貧模式,有效解決了種植農戶資金短缺的問題。不斷探索建立豆角產業發展風險補償機制,為豆角收購、加工、銷售及企業融資提供擔保,進一步拓寬了市場營銷渠道和流通網絡。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531826660194264.jpg)
五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促檢查。縣委、縣政府嚴格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豆角、中藥材)財政獎補資金實施方案》要求,細化工作措施,建立目標考核責任機制,全力從組織動員、政策宣傳、物資保障、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控、督查推動等六方面扎實開展工作。在任務落實的關鍵時期,縣上分管領導帶隊,從縣政府督查室、扶貧、財政、農業等單位抽調專人,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各鄉鎮、村組、田間地頭,查種植地塊是否全面落實,查干部入戶宣傳是否到戶,查技術指導服務是否開展,查鄉鎮主要領導督查推動是否到位,通過“四查”,對工作落實不到位,包抓技術指導不到位、工作不認真、作風不扎實的鄉鎮和單位、人員,將予以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532513826781689.jpg)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