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武山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勤學帶領縣政府辦、扶貧辦等單位負責人,采取不打招呼、隨機督查的方式,深入高樓鎮督查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采取更精準、更有效的舉措,加快構建富民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堅決打贏打好整縣脫貧攻堅戰。
馬勤學一行先后深入到護林、常坪等村,隨機走訪了任金生、王隨義、付慈喜、常玉昆、常玉子等貧困戶,每到一戶,他都詳細查看貧困戶住房安全不安全,擰開水龍頭查看供水穩定不穩定,詳細詢問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醫療、孩子接受教育、外出務工等情況。他強調,要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進度,動員群眾及時搬遷入住,切實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鎮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要廣泛宣傳新型合作醫療、大病醫療保險、臨時救助及慈善救助等各類惠農政策,引導群眾重視健康、未病防治、有病早治,切實防止群眾因病致貧、返貧。駐村幫扶工作隊要學會做群眾工作,進村入戶勤聯系、常走訪,多給群眾講政策、講法律,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鄉風民風,切實讓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
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是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每到一村,馬勤學都詳細詢問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運營、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等情況,面對面悉心指導鎮村干部如何更好建設運營專業合作社。他強調,要開動腦筋、積極探索,打破單家獨戶發展產業的理念,通過“外引”“自建”等方式,加快培育壯大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產業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水平。要健全貧困戶利益聯結和分享機制,結合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廣泛吸納帶動貧困群眾,為貧困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認真做好品牌打造和風險保障體系建設,切實提升產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要積極發展“訂單式”購銷服務,加強與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的聯系,建立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靈活多樣的農產品產銷模式, 拓寬銷售渠道。
2018年是整縣脫貧摘帽之年,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馬勤學強調,要緊盯脫貧時序和目標,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做實做細“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分類確定醫療、教育、產業、公益性崗位扶貧措施和政策兜底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措施落實。要圍繞實現整縣脫貧目標,加快補齊路、水、房等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要督促農村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統籌做好村莊環境衛生治理、道路和飲水管網維護、特殊人群照顧、安全巡查等工作,切實發揮好農村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作用。要持續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突出“土氣、老氣、朝氣”,最大限度保留村落的民宅、巷道、材料的原有格局和本真風貌,建設充滿活力生機朝氣的美麗鄉村。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