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8/8/1533632491586071.jpg)
八月的武山縣山丹鎮,草木芬芳,綠意盎然,走進山間地頭,放眼望去,一片片金色的柴胡,生機勃勃,豐收在即。
![](/Files256/BeyondPic/2018-8/8/1533632491587483.jpg)
今年以來,山丹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一號工程”,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為脫貧的有力抓手,結合“三變”改革,探索出“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村集體+貧困戶”等多種模式,通過合理規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山區貧困村大力發展中藥材柴胡種植,目前柴胡種植規模已達4000余畝。
![](/Files256/BeyondPic/2018-8/8/1533632491589131.jpg)
柴胡種植方式一般是在小麥、油菜和胡麻等糧食作物中套種,種植技術簡單,成本低,價格穩定,在不影響糧食作物種植的情況下,大幅度地提高了效益,使群眾種植熱情高,種植面積逐年快速增加。現如今,柴胡種植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山丹鎮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金色夢”。
![](/Files256/BeyondPic/2018-8/8/1533632491592329.jpg)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