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溝里刨出了金疙瘩
——四門鎮馬鈴薯試驗種植效果明顯 群眾脫貧致富再添新動能
![](/Files256/BeyondPic/2018-7/26/1532513824774386.JPG)
“我們不怕辛苦,就怕不知道怎么種,最需要的是技術的幫助和指導!”“山溝溝里刨出金疙瘩,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我活了大半輩子,愣是不敢想我能種出這么好的洋芋疙瘩,你看,一棵蔓子下邊最少三顆大的,有的五六顆大的,小的再不用說,這分明就是一一個金元寶嘛!今年的收入,我連做夢都不敢想啊,還是你們指導的好,叫我們大膽嘗試,這不就嘗到甜頭了,真是好啊……”看著滿地里圓滾滾白胖胖成堆成堆的土豆,武山縣四門鎮周咀村石小紅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他豐收的喜悅!
![](/Files256/BeyondPic/2018-7/26/1532513824760779.JPG)
“村口靠著墻根曬太陽的懶漢少了,田間地頭忙碌的漢子多了,以前種地種不出個名堂,脫貧致富只是口上說說罷了,現在可不一樣了,只要政府給我們指導,下地吃苦肯定就有一份收獲,我們現在是信心倍增,今年我種了一畝土豆,畝產保守6500斤,畝均效益5000元左右,再復種上一茬豆角,我這一畝地就快上萬了啊,真的是了不得啊……”周咀村的任孝漢也樂呵呵地算起了他的收入賬。
![](/Files256/BeyondPic/2018-7/26/1532513824788447.JPG)
周咀群眾笑不攏嘴的大豐收,正是四門鎮探索創新種植模式,大力推進產業扶貧,試驗推廣馬鈴薯的成功典范。近年來,繼高原夏菜西梁模式后,四門鎮黨委、政府先后在西梁試驗推廣辣椒、馬鈴薯等高收入經濟作物,并取得初步成效。“大體上來說,一般收土豆都到九、十月份了,我們試驗的新品種現在就到開挖的時候了,收完了還可以復種架豆”。屆此,四門鎮西梁種植模式實現了由一年一熟到兩年三熟的轉變,一年兩熟即馬鈴薯+種豆角高效種植模式也即將大面積推廣示范。
![](/Files256/BeyondPic/2018-7/26/1532513824796826.JPG)
種植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在提高提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時,最明顯的變化是當地群眾的收入。“從畝均800元左右到現在的8000元左右,整整翻了10倍,增收效果非常明顯。相信有這些產業的支撐,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會越走越寬,腰包也會越來越鼓。”四門鎮武裝部長、周咀村包片片長李曉浪如是說,“這也是我們群眾脫貧致富新的動力和路子,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觀察試驗,并逐步在適宜地區推廣,讓更多群眾從中受益。”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