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7/11/1531212296102712.jpg)
近期武山縣連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對全縣馬鈴薯造成生長造成影響,目前,馬鈴薯進入開花期,是產量形成關鍵期,也是病蟲危害高峰期,隨著氣溫回升,田間高溫高濕氣候條件極有利于晚疫病的快速擴散蔓延。針對這一情況,縣農業局及時發出馬鈴薯病蟲害防治短信和病蟲情報,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全縣馬鈴薯種植區域開展災后病蟲害調查及防控,指導受災農民展開生產自救。
![](/Files256/BeyondPic/2018-7/11/1531212296154849.jpg)
一是強化技術指導。縣農業局派出技術服務隊,深入各鄉鎮馬鈴薯種植區域,及時開展馬鈴薯災后生產自救宣傳培訓,通過發送手機快報,發放病蟲情報等手段,第一時間將受災馬鈴薯補救措施和病蟲防治方法防到種植農戶手中,發送手機快報2.6萬余條,為群眾開展自救提供技術支撐,并在受災較重的區域開展自救培訓。
![](/Files256/BeyondPic/2018-7/11/1531212296163312.jpg)
二是加強田間清理。洪澇過后要及時排澇、清溝瀝水,清除溝渠內淤泥雜草,確保馬鈴薯田塊不淹或過水后及時排水。提高田塊的抗澇防澇能力,降低田間濕度和澇漬危害。同時要中耕培土除草,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根系活力。根據氣象預報,等天氣有所好轉時,依據地膜馬鈴薯生長期適時收獲,及時抓住晴好天氣進行收獲,盡可能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
![](/Files256/BeyondPic/2018-7/11/1531212296166061.jpg)
三是加強病蟲害防控。及時采取防控措施,通過專業機防隊進行統防統治,帶動種植農戶進行“群防群治”。晚疫病防治措施:在現蕾期當株高30~40厘米且有徒長跡象時,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40克/畝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控制徒長。在發病前選用保護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120克/畝、70%丙森鋅可濕粉120克/畝兌水50公斤噴霧1~2次。當田間發現馬鈴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未來3~5天氣象條件適宜晚疫病擴散蔓延時,應組織機防隊開展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可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粉100克/畝、58%的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克/畝、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鹽酸鹽懸浮劑70克/畝+70%丙森鋅可濕粉100克/畝、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 40克/畝、50%錳鋅·氟嗎啉可濕性粉劑120克/畝,兌水50~60公斤均勻噴霧。根據田間實際病情,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噴2~6次,葉面葉背均勻噴霧,若噴藥后6小時內遇雨,待雨停后應及時補噴,為減緩產生抗藥性,一種藥劑在一個生長季節只準施用一次。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