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武山>>正文
【打好脫貧攻堅戰】武山縣全面提振脫貧攻堅信心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圖)
(2018/3/21 9:19:57)  來源:武山縣扶貧辦  打印本頁

(脫貧講習所內分享致富經驗)

  武山縣立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要求,積極探索,主動作為,理清“樹立一個信念、采用兩個辦法、培養三個意識”的工作思路,把加強思想扶貧、轉變群眾觀念、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作為扶貧的根本性舉措,找準“病因”、開出藥方、根治貧困“頑疾”,切實提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信心和能力,為2018年整縣脫貧目標任務保駕護航。

  樹立一個信念,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脫貧致富說到底還要靠貧困群眾自己,武山縣采用一系列手段,讓貧困群眾樹立自強不息、艱苦奮斗,脫貧光榮的精神信念,讓廣大群眾明白,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武山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勤學為脫貧之星頒獎)

  一是評選表彰一批脫貧先進,推進典型引領工作。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武山縣涌現出了一批脫貧致富典型。2017年,武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從全縣評選表彰了一批“脫貧之星”,這些“脫貧之星”都有事跡典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具有可推廣性的特點,其事跡在全縣各行各業引起了強烈反響,縣委縣政府計劃春季前后在全縣開展覆蓋所有貧困村的“脫貧之星”巡回宣講活動,在全縣掀起學優秀、趕先進的熱潮,凝聚苦干實干巧干的強大正能量,弘揚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為打贏全縣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而努力奮斗。

  二是編印一本《扶貧手記》,培育脫貧光榮精神。2017年,武山縣組織編印了《扶貧手記》一書,把脫貧攻堅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致富能手、駐村幫扶感悟、貧困村新變化等編撰成書,印刷2000余冊并下發全縣各單位和344個行政村,群眾普遍反映《扶貧手記》內容接地氣,真實,具有很強的學習和指導性。《扶貧手記》一方面是全體黨員干部不忘初心、亮出黨性,變“要我幫扶”為“我要幫扶”,主動投身到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另一方面是廣大群眾不屈不撓,不向貧困低頭,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爭當“我脫貧我光榮”的典型,調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

(快板《家鄉走進新時代》)

  三是組織系列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力更生精神。武山縣文化、婦聯、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經常性開展文藝節目下鄉等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貧困群眾脫貧光榮、致富光榮的理念,取的良好效果,快板《走進新時代》等節目得到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好評,把十九大精神、爭先脫貧致富的武山新時代形象鮮活的表現了出來。

  采用兩個辦法,內強精神,外強素質。貧困群眾都具脫貧欲望不強、缺技術、缺資金等一系列很具體的困難,武山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采用內強精神、外強素質,內外兼修的辦法把貧困群眾的自身能力激發出來。

  一是采用正向激勵的辦法建立激勵政策和機制。盡量讓群眾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辦法勞動中嘗到甜頭,通過這種方式讓貧困群眾明白,雖然黨和政府很關心他們,但也不能坐享其成、坐吃山空,必須靠勞動、靠奮斗過上好日子。武山縣每年列支財政資金1000萬元,扶持貧困群眾種植架豆、中藥材5萬余畝,平均每畝增收4000元左右,極大的促進了貧困山區富民產業培育進程,是通過生產獎補提升群眾內生動力的典型事例。

(高效植保機械化技術人員培訓)

(果樹栽培管理培訓)

  二是采用提升技能素質、政策支持的辦法增強脫貧致富能力。貧困群眾的困難大都很具體,普遍存在缺資金、缺技術、缺想法、缺思路等問題,武山縣圍繞這個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辦法,通過技能培訓、資金支持等辦法全面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2017年,武山縣通過農業、林業、畜牧、商務、扶貧、婦聯、殘聯等單位開展一系列的培訓,通過深入摸底調查需求,一人一策,按照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培訓種植、養殖、務工、電商、維權等技能知識,整合培訓資源,全年共培訓貧困群眾1.3萬人次,保證了群眾提升自身素質的需求,為群眾脫貧致富創造了必要的技術條件。提升脫貧能力方面,資金支持很重要。目前,全縣344個扶貧互助協會入會農戶3.3萬戶,其中貧困戶14847萬戶,互助資金及“雙助貸”總額2.66億元,發放2.55億元,為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三是培養三個意識,競爭意識、積累意識、計劃意識。很多貧困群眾想要脫貧、想要致富,可是缺乏競爭意識、積累意識、計劃意識,導致脫貧沒有目標、創業缺乏積累、發展產業缺乏計劃。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武山縣各級干部有意識的在貧困群眾中培養“三個意識”。一是打破貧富均衡,培養競爭意識。幫助肯吃苦、有干勁的貧困群眾先富起來,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有比較才能看到差距,看懂差距才有動力,這樣就會形成自強自立、努力爭先的小環境和好氛圍。二是鼓勵開源節流,培養積累意識。在全縣廣大農村積極開展鄉風文明、樹新風正氣活動,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杜絕攀比心理,節儉辦紅白喜事,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發展生產方面,全縣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精神生活豐富多彩,錢袋子鼓起來了,賭博、酗酒等惡習基本絕跡。三是制定脫貧計劃,培養計劃意識。通過幫扶干部、駐村干部、幫扶單位深入摸底調查,和群眾談心交流,和每戶貧困戶一起制定了脫貧計劃“一戶一策”,什么時候脫貧、今年種什么、發展什么產業等等都一清二楚,讓群眾明白,干任何事情都要有計劃,在實踐中培養群眾的計劃意識。(通訊員 石磊)

(鄉村文化墻)

(鄉村文化墻)

(鄉村好人榜)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攝影相關圖片
三月的天水,玉蘭花開正艷(圖) 天水伏羲廟春祭精彩紛呈(圖) 天水自古出女神,有詩為證(圖) 天水白娃娃燁冉(圖) 天水的年是一場全民狂歡!(圖) 這樣的天水年,是否如你所愿!(圖 自由路的玉蘭已經含苞待放(圖) 戊戌年春祭伏羲之送神儀式(圖) 為濃濃的秦州年點贊(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