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5/BeyondPic/2017-11/17/1510761297727063.jpg)
今年以來,武山縣充分利用省級下達的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緊扣農村“資源、資產、產業”三要素,因地制宜、先行試點,在龍臺鎮董莊村探索出了鄉村旅游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Files255/BeyondPic/2017-11/17/1510761297733805.jpg)
一是立足村情民意抓謀劃。為了搞好試點,探索路子,讓村集體經濟資金發揮應有的作用,縣扶貧部門在全縣范圍內進行了村級特色產業考查,在反復實地勘驗、征求相關部門和鄉鎮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決定在鄉村旅游業有一定基礎、村班子堅強有力的龍臺鎮董莊村先行試點,為村上撥付50萬元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專項扶貧資金。為了用好用活試點資金,村上根據群眾意愿和實際情況,決定把50萬元用于扶持壯大鄉村旅游業。選取固定資產投資較大、信譽度高、經營業績良好的4戶農家樂經營戶,投入流動資金,擴大經營規模,有力地推動了村級旅游產業發展壯大,為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助推產業發展增活力。堅持把壯大村級主導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精準脫貧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切入點,發展村集體經濟與到村到戶精準扶貧相結合,近年來,董莊村借助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優勢,搶抓各類政策機遇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部分農家樂經營戶在發展中缺少流動資金,而商業貸款手續復雜貸款門檻較高,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財政專項資金的注入,正好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為持續擴大穩定經營提供了有力幫助,在鄉村旅游業發展壯大后,反過來又帶動了群眾的增收。目前,董莊村農家樂經營戶共流轉農戶土地 25畝,為群眾支付流轉費用達 1.5 萬元。共聘用務工人員86人,其中32人為貧困群眾,按照人均月工資1500—1800元計算,有務工人員的貧困戶每年可增收1.5萬元以上。
![](/Files255/BeyondPic/2017-11/17/1510761297730630.jpg)
三是壯大集體經濟強保障。按照把每一分扶貧資金都“用到刀刃上”的要求,切實將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資金用活用好,探索出了“村集體經濟+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的發展模式,不但解決了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缺少好的項目載體的問題,而且為致富帶富能人注入了急缺的發展資金。具體操作上,董莊村把試點資金以借款的方式用于發展壯大急需資金的農家樂,助推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按照簽訂的借款合同,每借出5萬元要求一名財政人員擔保,確保了專項扶貧資金的安全。收取的借款利息作為村集體經濟積累,按照月息6‰計算,50萬元的試點資金一年可以為村集體產生3.6萬元的收益,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保值增值。
![](/Files255/BeyondPic/2017-11/17/1510761297736693.jpg)
四是帶動群眾參與穩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后,董莊村設立了村級保潔員公益性崗位,公開選用自身發展能力不強、特別困難的群眾,將其安排為村旅游景區保潔員,每名保潔人員每年可獲得4200元的固定工資收入,從村級集體經濟中支付。通過讓有勞動能力不強、不能外出務工的群眾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收入,克服了部分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進一步激發了他們依靠自己辛勤勞動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在董莊村初步形成了鄉村旅游助推村集體經濟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貧困群眾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路子,開創了“鄉村旅游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貧困群眾增收—鄉村旅游發展”的良性循環互動新模式。(杜宏)
![](/Files255/BeyondPic/2017-11/17/151076129773780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