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是一條長河,那么時間就是這條長河上涌起的波濤;如果歷史是一幅畫,那么時間就是絢麗的色彩;如果歷史是一座高山,那么時間就是嶙峋的巨石;如果歷史是一棵大樹,那么時間就是繁茂的枝葉;如果歷史是一本書,那么時間就是優美的文字……武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從古至今,朝來暮去,默默地見證了歷史與時間的交融與奔騰,也親自經歷了時間與歷史的沉靜與輝煌。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135a4ce164737b86204.jpg)
(舊石器時代劍齒象化石)
武山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遺珍眾多,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自古就有“秦隴咽喉,巴蜀鎖鑰,屯戍要寨”之稱,是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重要區段。遠在3.8萬年前武山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東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置新興縣,宋置寧遠縣,民國3年改稱武山縣,已有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分布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馬家窯和齊家文化遺址達36處,現登記的各級各類文物保護點及單位有46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館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近200件,一級文物有6件。其中,有眾多文化旅游資源是全國第一或唯一。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1426a76e6024472991e.jpg)
(縣博物館展廳一角)
只要曾深入到武山每一寸土地中的游者,都會為她那厚重迷人的歷史文化、世代相傳的水墨丹青、技藝精湛的文物遺存、風雨飄搖的豲道風情、璀璨奪目的旋鼓之舞深深吸引,向往不已。也許正因為這樣油然而生的向往,才會有越來越多對武山古老的歷史感興趣的游人,如一個個朝圣者來到這位老人面前,神圣地仰望著他的光芒。
若你看倦了風景,走累了路,宅穿了床,吃膩了美食,那就和眾多游客來武山看一起看歷史,一起感受武山歷史文化的別樣風情吧。今天,小編為你專門準備了一道歷史文化大餐,趕緊來 “漲姿勢”吧。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1421132dd2f44ac8fda.jpg)
(風云雷雨壇現址)
1.狼叫屲遺址,出土的“武山人”頭骨化石,距今3.8萬年,屬于國家一級珍貴文物,與“平涼人”一起填補了甘肅史前考古的空白。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157334cb081eb12d3bd.jpg)
2.傅家門種谷臺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是國內考古界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祭祀坑和帶刻劃符號人骨。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1476765259f4fd056cd.jpg)
(鯢魚紋彩陶瓶)
3.觀兒下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寬帶紋彩陶缽(一級珍貴文物)。
4.石嶺下遺址,由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首次在城關鎮石嶺下村發現,并由此而命名。出土的鯢魚紋彩陶瓶,完善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序列。
5.大坪頭遺址,為隴中面積最大的齊家文化遺址,出土鴛鴦玉材質玉琮。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148ad4d717673e07663.jpg)
6.西旱坪遺址,發現了前仰韶陶片,出土國內唯一的元代八思巴文墓磚。
7.風云雷雨壇,是國內現存的唯一純土質祭壇,距今900多年。
8.官寺為我省現存唯一的宋代土木構建建筑寺廟。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148e31484c3dc098c3a.jpg)
9.武山縣博物館是我縣唯一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各類文物及標本5000多件,古錢幣2萬余枚,有珍貴文物近200余件(一級6件、二級32件)。博物館藏品中200多萬年前的劍齒象化石、披毛犀化石,舊石器時代的“武山人”頭骨化石,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尤以石嶺下彩陶馳名中外,鯢魚紋彩陶瓶紋飾中的“鯢魚”是中華遠古龍圖騰最早的祖形;變體鳥頭紋彩陶甕“變體鳥頭紋”是我國新石器時期唯一具有鳳凰鳥“三羽冠”特征的紋飾,因此被學界認為是中華鳳文化的最早雛形),戰國時的青銅器,漢代陶莊院,唐代鎏金鑲銀銅碗、鳳首壺,宋金彩繪、模印畫像磚,元代琉璃舍利塔,明清佛教造像等都是本館特色鮮明的藏品。武山博物館收藏有近現代名人董必武、郭沫若、胡厥文、啟功、潘天壽、沙孟海等人的85件套書畫作品(其中康務學先生捐贈的有73件套)。這些地域文化濃厚,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的藏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先祖在這塊土地上居住生活、繁衍生息的奮斗歷程,是研究武山乃至渭河流域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10.紅軍長征紀念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長征時均從武山經過,紅四方面軍還在鴛鴦鎮頡家門建立了武山縣蘇維埃政府,在山丹鄉建立了山丹鄉蘇維埃政府。遺留下來的石印馬克思像、銅碗、銅壺、瓷盤等遺物已成為武山縣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十分難得的實物教材和歷史見證。(文/裴應東 圖/李金娣 王小虎)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148ab524487f24d7488.jpg)
(北宋祭祀鼎)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033b307858c4f22db.jpg)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1baeaced9b52d1efc.jpg)
(水波紋彩陶)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4e3be91778c222fb5.jpg)
(雙扳耳紅陶鬲)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437d6c9f960bf4d87.jpg)
(繭形壺)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5acc90f67fe3097c4.jpg)
(明代鎏金銅復臂觀音)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74ec83ceb21d8fb72.jpg)
(元代琉璃舍利塔)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7f2df7d99a7bf2b0f.jpg)
(萬年瓦)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7e13bedaf3db7ba91.jpg)
(元代拉梢寺銅鏡)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79c3cab97667855c5.jpg)
(清代大乘妙法蓮華經卷)
![](/Files254/BeyondPic/2017-10/8/1710082208dccf3b6472d1af27.jpg)
(啟功字畫收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