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鴛鴦鎮李山村,沉浸在一片麻辣辣的火熱中——李山村成千畝的花椒園又迎來了采摘旺季。近日,筆者走進鴛鴦鎮李山村,見證了這里花椒喜獲豐收的景象。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掛滿了火紅飽滿的花椒果,山野里處處彌漫著濃郁的麻香味。李山村的村民們起早貪黑,頂著驕陽忙碌采椒,一派忙碌景象。
鴛鴦鎮李山村四面環山,山地面積較大,適宜花椒樹生長,村民自古就有在房前屋后、田間堰邊種植花椒樹的傳統。近年來,武山縣果業局和鴛鴦鎮立足李山村實際,因地制宜在該地區大力發展花椒產業,逐步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強化政策資金扶持,加強技術服務指導,把花椒作為該村品牌富民產業來培育。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花椒已成為該村群眾脫貧致富的特色優勢產業。
“我們的花椒果實清香、麻味純正,在方圓十幾里內都有名氣,所以我們根本不愁沒市場。雖然今年天旱,花椒收成不敵去年,但價格好,一斤至少能賣到50元。”朱書武和妻子動作嫻熟,聊天不誤摘花椒,絮絮說起花椒來,“我們這是最好的品種——伏椒,麻香麻香的味道最純正,今年我種了4畝,差不多摘了1000多斤,能賣到5萬多元了。”“種花椒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功夫,比打工劃算、輕松,掙得又不比打工少。”對種花椒得來的益處,朱書武感受深切。
近年來,隨著花椒行情的持續穩定向好,李山村群眾嘗到了種植花椒甜頭,積極性越來越高,成長起了一批種植大戶,朱五愛便是其中一戶。他告訴筆者,他流轉了20畝土地,全部種了花椒,“有15畝已經掛果,已經賣了7萬多元,剩下的還多著呢,雇了村里的人正在采摘,估計今年收入要20萬元,花椒樹就是我的‘搖錢樹’。”他言辭里透出極端的興奮。他說,花椒種植成本低,耐旱易活、收入穩定,大家種植積極性都很高。“政府在苗木、技術上很支持,果業局一年要到村上搞好幾次培訓,還給我們協調花椒苗的事情,等這陣摘花椒忙完了,我準備再流轉一些土地,多種幾畝花椒樹。”他滿懷信心的對筆者說。
長年在外打拼的李山村民賀衛平是一個見多識廣且很有想法的年輕人。面對家鄉獨有的花椒資源優勢,他決心將家鄉的花椒產業進一步做大,讓鄉里鄉親掙到更多的錢。今年,在縣果業局和鎮村兩級的支持下, 他流轉了1200畝土地,用于發展花椒產業。“目前主要是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把我們村群眾培育的花椒苗收購起來,讓大家在賣花椒果的同時,也能通過賣椒苗掙些錢。”他信心滿滿地對筆者說,“近期的打算是先把我的這一千多畝花椒園務好,再逐步擴大規模,延長產業鏈條,爭取以后既可以賣果實又可以賣幼苗,說不定還可以賣經驗、賣技術。那時候,花椒樹就真的變成了我們的搖錢樹,我們村也算是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致富路了。” 志大如斯,心高若此,不禁叫人動容。
“目前,李山村種植花椒面積達到了2500多畝,已掛果面積400多畝。下一步,我們將通過3至5年的努力,不斷提高花椒品質,擴展銷售渠道,推動當地花椒提檔升級,使花椒產業從零星種植到規模化生產,形成規模效應,更大范圍內使群眾受益。” 據果業局負責人介紹。
有像賀衛平這樣有想法又實干的帶頭人,再加上政府的傾力扶持,我們不難想象,幾年后,這里該是怎么樣一副四野椒香、人人富足幸福的景象。此刻,我們滿懷希望,滿心期待著見證這樣美好的時光。(文/頡天順 李金娣 圖/劉亞武)(李山村花椒銷售聯系人 朱五愛,電話13042955010)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小小花椒“種”出群眾脫貧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