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4/BeyondPic/2017-8/2/1708021740429defbb8a4eec83.jpg)
前不久,甘肅省武山縣水簾洞再次迎來旅游盛會——拉梢寺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現場游人如織,熱鬧非凡,近6萬游客齊聚這里登山賞景、祈福納祥。事實上,像這樣打造的探尋石窟文化祈福游,只是武山發展全域旅游中的一個亮點。
多彩文化游
武山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人文資源豐厚、自然風光獨特,被冠以“山水古城,隴上江南”的美譽。水簾洞·拉梢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百年來,水簾洞·拉梢寺以其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獨具魅力的石窟藝術和聚祥納瑞的摩崖大佛,承載著廣大群眾祈愿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的美好向往。
![](/Files254/BeyondPic/2017-8/2/1708021741493f9df7a0fce8f0.jpg)
“進福門,走福路,過福橋,登福山,覽摩崖大佛,觀丹霞奇景,這里太讓人驚艷了!”來自臺北市的游客董其恩說。近年來,武山縣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的特色旅游品牌水簾洞?拉梢寺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成了武山集中展示發展成果、凝聚各方人氣、推動跨越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Files254/BeyondPic/2017-8/2/1708021741940eea4e32ad4558.jpg)
據了解,自2011年,武山縣通過開展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以來,武山各景區景點接待游客連年增長,以祈福銅鏡、夜光杯、“三編”產品為主的一系列旅游紀念品的銷售收入更是成倍增長,祈福游的主題策劃也被列為甘肅省旅游宣傳促銷的范例進行推廣。2016年,武山縣接待游客18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09億元,同比增長33%和34%。
祈福游只是武山縣旅游品牌打造的特色之一。
近年來,武山縣充分釋放旅游資源文化潛能,打造的銘刻革命傳統“紅色”紀念游、感受農家樂趣的“綠色”生態游以及品味書畫之鄉內涵的“墨香”游等品牌,將簡單的旅游觀光型轉化為旅游文化型、旅游生態型,拓寬了旅游發展空間。
![](/Files254/BeyondPic/2017-8/2/17080217418327b970110fbc3d.jpg)
如今,武山縣繼續深入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等為紐帶,著力打造了古豲道縣、龐德故里、鐵籠山三國古戰場等旅游品牌;以紅色文化為引領,開發建設了紅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館和紅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碑,修繕了頡家門蘇維埃政府遺址和費家山毛主席舊居,武山旋鼓舞也成功入選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這也日漸成為武山縣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動力之一。
精彩生態游
近年來,溫泉消費已成為一種品位和時尚。為此,武山縣立足資源優勢,打造溫泉休閑“藍色”健康游。
![](/Files254/BeyondPic/2017-8/2/17080217419abeedfdaea086c8.jpg)
位居武山縣25公里處的武山溫泉度假村,擁有國內外少有的復合型礦泉,療養區東南西三面群山環繞、幽雅清靜、舒適愜意。療養康復區的布局依自然地形設計,呈南北長廊式分布,其位置錯落有致,所有建筑古樸、典雅,與療養地自然景致融為一體,給人以濃郁的鄉土氣息。
來自北京的游客王小燕說:“身處鳥語花香的武山溫泉,體驗著山水自然的別樣樂趣,仿若身心得到了一次凈化與洗禮。”具有較高療養價值的武山溫泉,每年都會吸引近20萬游客來這里休閑度假。
同時,距武山溫泉18公里處的草川大草原,湛藍的天空白云悠悠,牛羊像飄落在綠波里的琥珀,構成了一幅美妙畫卷,這成為武山溫泉休閑“藍色”健康游之外的另一種絕美體驗。
![](/Files254/BeyondPic/2017-8/2/170802174127b4a220673515a8.jpg)
武山縣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汪向理說:“近年來,武山縣圍繞溫泉湯浴、草川大草原,結合溫泉特有的民俗風貌及自然資源,建成了集休閑、養生、自駕游、鄉村旅游的大環線,全力打響康體湯浴度假養生游品牌,全力提升溫泉——大草原景區的影響力。”
發展不止于此。武山縣結合旅游資源發展特點,將繼續完善魯班山水簾洞、老君山慈云寺、木梯寺鐵籠山等大景區建設,打造綠色生態觀景長廊、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自駕游基地等。
此外,還有另一種風景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Files254/BeyondPic/2017-8/2/170802174116a7ff18d27c0d7c.jpg)
“以前靠天吃飯,除了種地就是外出打工,一家四口人就靠一年一萬多元的收入過日子。”武山縣城關鎮南峪村貧困戶張棟如說,如今自家養殖了草魚,有了小“產業”,今后的日子更有了盼頭。
恰如張棟如的肺腑之言,武山縣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契機,積極引導群眾依托當地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如今,“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品牌,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讓百姓也樂開了懷。
![](/Files254/BeyondPic/2017-8/2/1708021741e19ab55b9e2d0040.jpg)
如今,武山縣的“鄉村旅游”文章越做越深,全縣發展旅游專業村11個,農家樂達到144家,金水灣農家樂、金鱗生態園、奔騰農家樂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金牌農家樂”。同時,武山縣依托當地不同的農業資源,鼓勵發展的櫻桃采摘園、蘋果示范園、生態觀光農耕文化園以及萬畝油菜花海景觀等成為該地“引客來”的招牌。
如何推進全域旅游深入發展?武山縣制定了自己的發展規劃圖。
武山縣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下設武山縣旅游綜合執法大隊,積極構建了“1+3”旅游綜合管理和執法體系,設立了旅游法庭、公安旅游分局和工商旅游分局。
汪向理說:“從旅游局改制為旅游發展委員會,加強了產業的統籌和綜合協調能力,實現了單一行業管理向綜合聯動的轉變,構建起了‘綜合產業綜合抓’的體制機制,進一步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
武山縣委書記索鴻賓表示,武山縣以規劃先行,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規劃景區發展,堅持文化與旅游、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文化遺產與民俗風情、大景區建設與品牌打造的同步并舉,并堅持全域旅游的發展方向,制定《武山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武山縣全域旅游暨鄉村旅游總體規劃》等,以“全域布局、全縣打造、全民參與”的發展理念,布局旅游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武山縣緊扣“全景化建設、全時化消費、全要素融合、全民化共享”的要求,按照“點軸聯動、軸線開發、連通景區、帶動城區、提升服務區”的思路,著力夯實了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了項目投入,優化了服務水平,強化了行業管理,全力推進了全域旅游示范縣的創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