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3a9d6596efdec98fe.jpg)
“參加勞務技能培訓班,就是為了學習一門實用技術,依靠技術脫貧致富,早日達到小康。我學的是電焊,通過培訓系統學習,感覺自己又學了不少新知識,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近日,武山縣灘歌鎮盧坪村村民盧三信告訴記者。
![](/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3d052992db3623e3a.jpg)
為進一步促進城鄉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技能型、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近期,武山縣緊緊抓住春節前后在外務工群眾回家過年的有利時機,積極協調致富帶頭人、專業教師、農業技術專家對城鄉勞動力進行勞務技能和農業科技培訓,在臘月寒冬把精準培訓的新春“大禮包”送到了群眾家門口,全力推動務工人員春節回家“充電”,走新型職業化脫貧致富路。
![](/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378c4c0fee6a89e95.jpg)
一是培訓“充電”時間精準。針對大部分務工人員一年在外務工的現狀,武山縣從實際出發,提前制定了《武山縣2017年貧困村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實施計劃》,明確提出在春節前后利用農民工返鄉的有利時機,在全縣80個務工人員相對集中、勞務經濟突出的貧困村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及時把新春“大禮包”送到貧困村貧困戶。
![](/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404b655fe51e3f1f3.jpg)
二是培訓“禮包”內容豐富。針對務工群眾人員需求各異的情況,扶貧和人社等部門在2016年底就組織人員深入貧困村進行需求摸底,對務工人員集中、勞務產業突出的貧困村務工人員地理分布和技能需求進行了詳細摸底調查,確定了以建筑、電子裝配、家政服務、裝修、廚師、旅游服務等六大類業務培訓,有效滿足了群眾各類培訓需求。
![](/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4960fd1637394f521.jpg)
三是“充電”形式接地氣。培訓采取進村授課、上門培訓等形式,組織培訓機構和人員力量深入各個村莊,把課堂放在村里,確保務工群眾出了家門就是課堂。培訓分為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理論講解設置課堂互動問答,專家和群眾互動解疑難,實踐操作采取專家手把手教,群眾實打實學的辦法,切實讓每一個學員掌握致富技能。
![](/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4d332f95047e1064c.jpg)
四是農民工培訓后“錢景”廣。為了確保培訓質量,通過競爭、擇優的方式,選擇了武山大林、金橋等專業資質過硬和師資力量雄厚的專業技能培訓學校承擔委托培訓任務,截至目前,1.6萬多名群眾接受了兩輪以上的培訓。據悉,掌握培訓技能的務工人員人均務工收入至少可以提高35%左右,按照目前人均2.5萬元的年務工收入,通過技能培訓,預計可增收8000元左右,而且有效拓寬了務工門路,真正實現了“錢景”廣闊,大有作為。
![](/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486af71a3573876ab.jpg)
武山:“冬日無閑”忙培訓
![](/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492cb0c1d3e79a5fe.jpg)
武山:“冬日無閑”忙培訓
![](/Files253/BeyondPic/2017-2/14/17021411249c545dcc5fab749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