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809030cd1d21c1f84e6.jpg)
2016年以來,武山縣堅持把村級文化廣場建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中之重,充分發(fā)揮宣傳政策、服務群眾、教育培訓的主陣地作用,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著力補齊村級文化基礎設施短板,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
![](/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809d48bec1fe298d09d.jpg)
針對部分貧困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的實際,武山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更多的文化資源向貧困村傾斜,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1400多萬元,集中用于補齊貧困村文化基礎設施短板。全縣新建貧困村文化廣場68個、文化舞臺127個,并配建了籃球架、文化宣傳科普長廊、體育健身器材等設施,貧困村文化廣場覆蓋率達到94%。建立了群眾投工、財政獎補、企業(yè)墊資、項目整合、社會幫建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推進了村級文化廣場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依托項目資金,新建“鄉(xiāng)村舞臺”95個,配發(fā)了音響、鑼鼓、服裝、道具等演出設備,344個行政村實現(xiàn)了“鄉(xiāng)村舞臺”全覆蓋。
![](/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809fbacb221498ac3f6.jpg)
依托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武山縣大力整合各類資源,探索出了“一場一臺三點五室”(文化廣場,文化舞臺,金融服務點、電商服務點、便民服務點,精準扶貧工作室、黨員活動室、衛(wèi)生室、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的建設模式,努力構建集黨員教育、學習培訓、便民服務、文體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場所。同時,統(tǒng)籌利用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村文化室、農(nóng)家書屋等資源,基本實現(xiàn)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項目、人才和資金的綜合利用和共建共享。
![](/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8095c8ce38990897362.jpg)
武山縣還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形成了鄉(xiāng)村文化管理隊伍、鄉(xiāng)土文化人才隊伍、文化志愿者隊伍等三支公共文化服務大軍。依托村級文化廣場,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全年組織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20多次、“文化進農(nóng)村”50多次、“送戲下鄉(xiāng)”300多場次、“農(nóng)村公益電影放映”4100多場次,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通訊員關招宏 劉文濤)
![](/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809607a7528a1589c88.jpg)
武山村級文化廣場建設助力精準脫貧
![](/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8091f5a61461f592b3b.jpg)
武山村級文化廣場建設助力精準脫貧
![](/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809e1e3195847f73499.jpg)
|